
标置。谓揭示品格,定其地位。摽,通“ 标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乃窃定海内文士百有餘人,分作九等,高自标置,与 张説 、 李邕 并居第一,自餘皆被排斥。”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治戒》:“吾殁后……坟高三尺,石翁仲兽不得用,盖自摽置者,非千载永安计尔。”
摽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字源进行解析。根据权威辞书考证,该词可拆解为“摽”与“置”两部分理解:
字义解析
本义为“击打”或“落下”,《说文解字》释为“击也”。引申为“抛弃”或“挥去”,如《孟子·万章下》有“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之句,意为驱赶。在“摽置”中取其“弃绝”之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
意为“安放”“搁开”,《说文解字》注为“赦也”,含搁置、舍弃之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
复合词义
“摽置”为同义复合词,强调彻底弃置、决绝舍弃的行为或态度。多见于古籍中表达对事物或关系的主动断绝,如:
“摽置旧怨,不复相争。”
意为“抛弃旧怨,不再相争”。其语义强度高于一般“放置”,隐含主观上的排斥与疏离。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用法与语境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古文献中多用于人际关系的割裂或精神层面的摒弃,如:
来源:《康熙字典》(清代官修)
结论:“摽置”是古汉语中的行为动词,核心语义为主动且决绝地抛弃、断绝,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对象(如情感、物事、关系等)。现代使用需注意其文言色彩,避免误用。
“摽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biāo zhì,意为“揭示品格,定其地位”。其中“摽”通“标”,因此“摽置”可理解为通过标定、揭示人物的内在品质或才能,从而确定其社会地位或等级。
通假字与词源
“摽”在此处为通假字,与“标”相通,带有“标明、标识”的含义。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汉语,可能与古代人物品评、等级划分相关,例如魏晋时期盛行的“人物品藻”文化。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古语或学术性词汇,常见于文献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表达。例如,可用于描述对历史人物品行的评定或分类。
建议: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用例或历史背景,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结合古代人物品评相关的文献资料。
百堕俱举百纳拔授冰天雪地兵威焯焯成券刺儿菜胆粗气壮递禅跮蹉的真蠹众木折氛秽分母有理化逛厂和厚河满化魂黄蘖昏蒙祸孽挟暮胶革悸骇筋簳祭养绝学聚积军便服愧笑凌牿六根互用龙德拘旅獒瞒瞒顸顸美人局墓木拱矣片简潜潜清快羣从山郊生澁识途老马首难死里求生岁节推弹妄行文武火贤度香菌衔结限末贤人先猷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