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梅的意思、霜梅的详细解释
霜梅的解释
果品名。即盐梅。青梅以盐汁渍之,久乃上霜,故称。 唐 李商隐 《清河》诗:“絳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词语分解
- 霜的解释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 梅的解释 梅 é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霜梅,是一个具有文学意境和实用价值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化意象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 字面含义:经霜之梅或其果实
- 指代经霜的梅花: 指在寒冷霜冻时节绽放的梅花。梅花以其凌寒独开的特性著称,“霜”在此强调了其开放环境的严寒与高洁。例如:“深冬时节,园中几株霜梅傲然绽放,幽香袭人。”
- 指代经霜的梅子: 指经过秋霜洗礼后的梅树果实。霜降后的梅子被认为风味更佳或更适宜特定加工(如药用、腌制)。例如:“霜梅入药,有生津止渴之效。”
二、 引申含义:一种传统加工食品
- 特指盐梅 / 白霜梅: 这是“霜梅”最常见且具体的引申义。指将未成熟的青梅(通常为黄熟前的青杏梅)用盐和少量明矾腌制,再经日晒夜露,待梅子表面析出白色盐霜(主要成分为盐和有机酸结晶)后制成的食品。其特点是表面覆盖一层白霜,味酸咸,具有生津、开胃、化痰等功效,常作药用或零食。
- 来源参考: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梅》:“(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饤… 今有白霜梅,乃以青梅盐渍,日晒夜渍,十昼十夜,则霜起矣。” (此释义综合了传统本草学记载与现代汉语词典对加工食品“霜梅”的普遍解释,参考来源为《本草纲目》及《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三、 文化意象与象征
- 坚韧与高洁: “霜梅”常与冰雪、严寒联系在一起,在诗词歌赋中成为象征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品格高洁的意象。例如,陆游《梅花》诗:“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虽未直接用“霜梅”一词,但描绘的正是经霜傲雪之梅的精神。
- 报春使者: 梅花开于冬末春初,“霜梅”也常寓示着严寒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
“霜梅”一词的核心含义指向经受了霜冻的梅花或梅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表面覆有白色盐霜的传统腌制梅子食品(即盐梅/白霜梅)。在文学艺术领域,它更承载着不畏严寒、品格高洁、预示希望的丰富文化意象。其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霜梅”词条的解释包含“经霜的梅花”及“用盐腌制的梅子”两个义项。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在相关条目(如“梅”、“腌”)或特定版本中可能收录“霜梅”作为食品的释义。
-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 在“果部·梅”条目下详细记载了梅的各种加工方法,包括形成“白霜”的盐渍工艺,为“霜梅”作为食品的释义提供了传统本草学依据。 (可参考权威出版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的校注本)。
- 古典文学作品(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大量运用“霜梅”或类似意象(如“霜禽”、“霜枝”)来描绘梅花或营造意境,是其文化象征意义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霜梅”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本义与制作方法
霜梅是一种传统果品,即盐梅。其制作方法是将青梅用盐汁浸泡,经过长时间渍制后,表面会形成白色霜状结晶,故得名“霜梅”。这种工艺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属于古代食品加工技艺之一。
二、文学与历史记载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清河》诗中提到“霜梅取味新”,通过盐渍工艺赋予梅子新的风味,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加工的智慧。此外,元代杨公远的诗作《霜梅》也以梅为意象,借物抒情(见,但未直接关联词义)。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在姓名学中,“霜”象征高洁、坚韧(如“傲雪凌霜”),“梅”则代表美丽、清雅与不屈精神(如“雪胎梅骨”),组合后寓意人格高尚、志向坚定。
四、其他说明
需注意,霜梅与普通梅子不同,其名称特指盐渍工艺后的产物,而非自然状态的梅子。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传统食品领域,日常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霜梅的药用或文化内涵,可参考《本草纲目》等古籍或相关饮食文化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猜骇查点茶壶长髯主簿船厂出风存亡绝续大小雕剧嫡妾东门之达短号敦良附加税傅翼斧质盖造蛊祝嘿耳核价回乐峯扈侍假拱贱骨肉拣选交忿鞿羁几时旧寮积泽貜狙款怀岚霏掠视连镮历试六问三推马褡子霾昏宁人偶辞琪花玉树轻薄无礼遒迈泉宫劝善戒恶沙浅儿世济其美竖子肆望獭爪痛不欲生涂径外物完纳危溜像心适意鲜逸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