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ner;servant] 旧指陪同主人出门的仆从;后也泛指同伴
亦作“ 伴党 ”。亦作“ 伴儅 ”。 1.伙伴,同伴。《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莫不他同买卖是新伴当?”《水浒传》第四四回:“西山地面广濶,可令 童威 、 童猛 弟兄带领十数个伙伴那里开店。令 李立 带十数个火家去山南边那里开店。令 石勇 也带十来个伴当去北山那里开店。”
(2).随从的差役或仆人。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管待钦差犹自可,倒是亲随伴当没人情。”《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儅,赶一羣马,投庄上来。”《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却説 建德县 捕快头儿,自从荐在船上充当一名伴当,又自己改了名字,叫做 高升 。”
伴儅:1.见“ 伴当 ”。
(2).旧时一种对大姓有特殊隶属关系的世仆阶层。始自 元 初,大体由官僚势家隐占军匠户而产生。此姓为彼姓‘伴儅’,则世代为彼姓人服役, 清 雍正 间削除其籍,列为平民。然与平民的界线及所受歧视,至解放后才真正消除。《清通志·食货五》:“时 山西省 有曰乐籍, 浙江 绍兴府 有曰惰民, 江南 徽州府 有曰伴儅, 寧国府 有曰世僕, 苏州 之 常熟 、 昭文 二县有曰丐户, 广东省 有曰蜑户者,该地方视为卑贱之流,不得与齐民同列甲户。上( 雍正帝 )甚悯之,俱令削除其籍,与编氓同列甲户。”《清史稿·食货志一》:“﹝ 雍正 ﹞五年,以 江南 徽州 有伴儅, 寧国 有世僕,本地呼为‘细民’,甚有两姓丁口村庄相等,而此姓为彼姓执役,有如奴隶,亦諭开除。”
伴当在汉语中主要指随从、仆役或共同行动的伙伴,具有历史性和口语化特征。以下是详细解析:
随从仆役
指古代跟随主人出行、处理杂务的仆人,常见于宋元时期。例如《水浒传》中卢俊义的"伴当"即为其贴身随从。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283页。
同行伙伴
引申为共同从事某项活动的同伴,含协作关系。如元代杂剧《西厢记》中"行路伴当"指结伴而行者。
来源:《元语言词典》(中华书局,1998年),第56页。
来源:《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04页。
伴当制度反映古代社会阶层关系,如《金瓶梅》中富户的伴当兼具家务劳作与护卫职能,体现传统主仆依附关系。
来源:《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7页。
“伴当”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仆从或随从
旧时指跟随在主人身边、随时提供服务的仆役或差役,例如照料行李、保障安全等。元代文献《魔合罗》中提到“莫不他同买卖是新伴当?”,即指同行伙伴或仆从。
同伴或伙伴
后引申为一般意义上的同行者,如《百喻经》中“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中的“伴党”即同伴。
现代语境中,“伴当”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指代同行者或辅助者,如《官场现形记》中“捕快头儿充当伴当”即随从角色。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4、10等来源。
阿谄安安蓝般姜鼠暴骸并杀步綦布衣交长安道怆怀触地除名粗强订购堆金迭玉督课顿说放包袱遘际乖沴鹤戏回心娇娇女贾孙节嫠稷官经营方式金童吉祥海云句中眼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礼将礼券留司格龙脑菊鲁语麋墨鸣毂谬种嫋嫋彯萧批验扑握强御浅窳请风光清球穷折腾齐心戮力劝讽却地取与僧纲蜃窗诗味受汙蜀葵锁南枝唐肆威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