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纲的意思、僧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纲的解释

僧官名。《西游记》第十一回:“ 太宗 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清史稿·食货志一》:“寺观僧道,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清会典·礼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直省僧官,府曰僧纲,州曰僧正。”参见“ 僧録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僧纲是佛教术语,指古代管理僧尼事务的官职制度,兼具宗教管理职能与戒律规范双重含义。这一概念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官职定义

    僧纲最早源于印度佛教的“僧官”体系,传入中国后形成制度化职位。唐代正式设立“僧纲司”,由僧录、僧正等职衔构成,负责监督寺院戒律、僧尼行为及宗教活动。其职能包括度牒发放、寺院经济管理、调解僧团纠纷等(来源:《佛学大辞典》)。

  2.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北魏设“沙门统”作为中央僧官;唐代完善为州、县两级僧纲制度;宋元时期增设“都僧录”等职;明清两代在中央设“僧录司”,地方设“僧纲司”分级管理(来源:《中国佛教制度史》)。

  3. 纲纪法规

    “纲”亦指佛教戒律体系。如《四分律》规定僧团需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为纲常,僧纲职位需依此维护教团秩序(来源:《唐会要·释教篇》)。

  4. 相关概念延伸

    “僧纲”常与“僧制”“清规”并提,如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进一步细化寺院管理规则,成为后世僧纲制度的重要补充(来源:《禅林宝训》)。

网络扩展解释

“僧纲”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作为僧官职位

  1. 基本定义
    僧纲是古代管理佛教僧侣的官职名称,主要负责监督僧众纪律和宗教事务。例如《西游记》第十二回记载,唐太宗赐玄奘“左僧纲”“右僧纲”等职,体现其作为管理僧人的官方头衔。

  2. 历史沿革

    • 明代:在地方设僧纲司,隶属中央僧录司,府级称“僧纲”,州称“僧正”(见《明史·职官三》)。
    • 清代:延续此制,府级僧纲司设“都僧纲”和“副都僧纲”作为正副职(《清史稿·职官三》)。

二、作为规范概念

少数文献(如)将“僧纲”拆解为“僧人的纲领”,代指僧人需遵守的戒律与行为准则。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多属于字面衍生义,实际历史文献中主要指官职。

补充说明

“僧纲”的核心含义是古代僧官职位,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官职还是规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明史》《清史稿》及《西游记》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败家相抱玉握珠惫损参诘常棣碑谗狠朝仪醇峻摧崣待潮怠散黨惡佑奸倒想电火电子手表调驯帝枝符纬附下罔上干礼拱璧寡鲜寒雾汉子好骑者堕黑烟荷丝华首缄闭记功忘失金槽句格哭丧脸喇虎轥践轮转毛兵木公硼磕脯子篬筤钤匮戚旧软心肠山崩水竭商家剩汤腊水事过疏内私覆悚怯宿妆头脸透切团队精神酴醾外姻蓊薆香油钱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