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糊糊的意思、二二糊糊的详细解释
二二糊糊的解释
方言。迷迷糊糊。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他病得二二糊糊的,哪还能放猪呢!”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糊糊的解释 〈方〉∶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粥稀糊糊棒子糊糊 ∶乱子你们这样混折腾,闹下糊糊怎么办?详细解释.方言。用杂面、面粉等熬成的糊状物。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一:“可是我回到堂兄家却得喝杂合面糊糊
专业解析
"二二糊糊"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区(如东北、华北)使用,形容人做事不干脆、犹豫不决、迷迷糊糊或状态不清醒的样子。其核心含义是不确定、不清晰、糊里糊涂。
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状态或行为: 指人头脑不清楚、反应迟钝、迷迷糊糊的样子。例如:“他今天二二糊糊的,问他啥都说不明白。”
- 形容做事的态度: 指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敷衍了事。例如:“这事得抓紧办,别老这么二二糊糊的。”
- 形容事物的状态(较少用): 有时也引申指事情本身不明朗、不清晰、不确定。例如:“这事儿到现在还二二糊糊的,没个准信儿。”
-
词源与结构:
- 该词是形容词“二糊”(也作“二乎”)的重叠形式(AABB式)。这种重叠加强了形容词的程度和口语化色彩。
- “二糊/二乎”本身就有“犹豫不决”、“拿不准”、“糊涂”的意思。“二二糊糊”通过重叠,更强调这种状态的持续性和明显性。
- 其来源可能与“二”(指不专一、不确定)和“糊”(指模糊、糊涂)这两个语素的意义组合有关。
-
地域性与使用:
- “二二糊糊”是一个典型的方言词汇,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和地域特征。它在普通话词典中收录较少,但在描述方言或口语的辞书中可见。
- 其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方言区,如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区域。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虽然该词典未直接收录“二二糊糊”词条,但其对“二乎”(也作“二糊”)的解释为:“〈方〉① 畏缩:他在困难面前向来不~。② 心里犹疑,不能确定:你越说越把我弄~了。③ 指望不大:我看这件事~了。”这为理解“二二糊糊”的核心语素“二乎/二糊”提供了权威依据。
- 《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 这部大型方言工具书收录了大量方言词汇。在相关方言区(如东北、北京、冀鲁等)的描述中,可以找到“二二糊糊”或“二乎”及其变体,释义为“犹豫不决”、“糊涂”、“不确定”等。
- 《北京方言词典》(陈刚编著,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收录了“二乎”,释义包括“犹豫不决”、“畏缩”、“没把握”、“可能落空”等,并指出有“二二乎乎”的重叠形式,意为“犹犹豫豫的”。
- 《东北方言概念词典》(尹世超编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该词典针对东北方言,明确收录了“二二乎乎”(同“二二糊糊”),释义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糊里糊涂”。
“二二糊糊”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方言口语词,用于描述人精神不集中、思维不清晰、做事犹豫不决或状态模糊不清的样子,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其核心语义来源于“二乎/二糊”,并通过AABB式重叠得到强化。理解这个词需要结合具体的方言背景和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二二糊糊”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含义为“迷迷糊糊”,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èr èr hū hū
- 词性:形容词
- 核心含义:形容人因状态不佳(如生病、困倦)或表达能力不足,导致思维、语言或行为模糊不清。
2.使用场景
- 个人状态:如生病时神志不清(例:“他病得二二糊糊的,哪还能放猪呢!”)。
- 语言表达:指说话逻辑混乱、语意不明确,让人难以理解。
- 事件描述:对某件事的叙述含糊不清,缺乏准确性。
3.延伸特点
- 方言属性:常见于北方方言(如东北话),带有口语化色彩。
- 近义词:糊里糊涂、模棱两可;反义词:条理清晰、一清二楚。
4.文化背景
该词通过文学作品(如高玉宝《高玉宝》)被更多人熟知,生动体现了方言对生活场景的刻画。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词汇的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邦以民为本豹蔚采光衬字翠锦道粮登览簟竹地堰斗蚁繁本風鏡钢花公马鼓钓核果恍恍惚惚诲化活剥疆固监考经济开发区九城陌九畴儁逸刊究坎陷恳愊狂趡连绵不绝理名林榔留壁卖国求利孟子南郭先生藕节曲躬躬渠酋三野沈钓食檗霜路爽误书刊説风説水死里求生肃给素流洮頮铁人三项提炼铜四开投行外方内圆瓦伶盌脱沃灌洗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