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的略称。 阿英 《第一次文代会日记·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八时,到 大华 审查三野演出《大翻身》剧本,至十二时完。”
“三野”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这是“三野”最常见的含义,来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部队之一:
历史背景
第三野战军于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整编而成,首任司令员为陈毅,代理司令员兼政委为粟裕。其前身包括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总兵力曾达82.5万人(1950年数据)。
军事地位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野战军之一,参与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关键战役,1950年后部分部队改编为华东海军。
在非军事语境中,“三野”可能被解释为三人协作的成语:
如需了解更多第三野战军的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军事史料或、7、10的来源。
“三野”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部首组成:一“三”部,二“野”部。
“三”是一个基本的汉字部首,表示数字“三”。它的拆分部首是“一”。
“野”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表示“野地、田园”。它的拆分部首是“田”。
“三野”这个词语的原始来源较为模糊。按照字义推测,它可能是指“三个田园”或者“三片野地”。具体的来源需要进一步考证。
在繁体字中,同样是写作“三野”,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些变体会将“三野”写作“參野”,加入了额外的“參”字形。这种写法在汉字的遣词造句中使用较少。
以下是一些“三野”这个词语的例句:
1. 他的财产分布在三野之间。
2. 这里有一片湖泊,三野环绕。
3. 村子里住了三野布匹。
一些与“三野”相关的组词有:三野之间、野地、野田、三片野地等。
与“三野”意思接近的词语有:三间、三地、三处。
与“三野”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室内、城市、房间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