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谨供给。《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 杨伯峻 注:“肃给,谓肃敬供给。”《管子·君臣上》:“是以上有餘日而官胜其任,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此唯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 尹知章 注:“肃给,言其敬而供上。”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身恭除洁,外内肃给,敬也。”《唐语林·补遗一》引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上之在 陕 ,忧主乏匱,乃命中使屡敕节度及转运使,随主所须,务令肃给。”
(2).引申为奉公尽职。 宋 司马光 《员外启殡文》:“惟灵居家孝慈,蒞官肃给。”
(3).敏捷。《国语·晋语七》:“知 羊舌职 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韦昭 注:“肃,敬也;给,足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肃之言速,给之言急也……聪敏,言其通达也;肃给,言其敏捷也。四字义相贯注, 韦 注失之。”
“肃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指恭敬谨慎地提供所需物品或服务,常用于描述对上级、长辈或重要事务的尊重态度。例如《左传·哀公三年》提到“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强调官员需以恭敬的态度履行职责。
引申为恪守职责、忠于职守。如宋代司马光在《员外启殡文》中评价某人“居家孝慈,蒞官肃给”,即赞扬其公私分明的品行。
在《国语·晋语七》中,“聪敏肃给”被用来形容思维和行动敏捷。学者王引之注解“肃”为“速”,“给”为“急”,合指反应迅速、办事利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左传》《国语》等文献。
《肃给》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严肃地给予或下令给予。它常用来形容一种正式、庄重、严肃的态度或行为。
《肃给》这个词的部首是肉,笔画数为12。
《肃给》是简体字,它的繁体字形是「肅給」。
在古代,「肃给」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可以采用「肅予」或「肅與」的形式。
1. 在会议上,领导肃给了员工表彰和奖励。
2. 这个警察严肃地肃给了违法行为者一份罚单。
3. 老师以肃给的语气指示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肃然、肃静、肃杀、肃清、庄肃等。
郑重、庄重、严肃、庄严、正式。
轻松、随意、悠闲、随便、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