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昧幼稚;蒙昧幼稚的儿童。 晋 傅咸 《致汝南王亮书》:“ 咸 以为 太甲 成王 ,年在蒙幼,故有 伊 周 之事。”《北齐书·高勱传》:“臣以蒙幼,滥叨拔擢。”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我生不辰,三岁而孤,蒙幼未知,鞠我者兄。”
“蒙幼”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含义:
指人的思想或行为处于未开化、天真无知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或缺乏社会经验的个体。例如:
特指处于蒙昧阶段的年幼群体。例如: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古籍中的经典释义。
《蒙幼》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尚未成年的孩子,未长大的儿童”。通常用于形容年纪小的孩子。
《蒙幼》的部首是“艹”,也可以叫做“草字头”,表示与植物有关的意义。它的拆分笔画是“草”(3画)和“幺”(2画),共计5画。
《蒙幼》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中的《赠芓女》篇,原文是“蒙幼踟蹰,言笑晏晏,赠余以阻。”意为“年幼的女孩迟疑不前,言谈笑语温和宜人,用以拖延阻挡我。”后来,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词语。
《蒙幼》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蒙幼」。繁体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台湾,仍然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蒙幼」一词可能有一些变体,但基本上仍然保留着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由于古代字体的演变,可能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1. 孩子的眼睛里透着蒙幼的天真无邪。
2. 大人们应该耐心倾听蒙幼的心声,给予他们合适的关怀。
1. 蒙昧:指浅薄无知,缺乏见识。
2. 小蒙:指幼年时期还未长大的儿童。
幼童、婴儿、孩童。
成年、成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