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难困苦。 汉 刘向 《列女传·卫寡夫人》:“厄穷而不閔,劳辱而不苟,然后能自致也。”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之二:“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 海南 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及 泉 广 海舶絶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其遇厄穷,其才未尝厥施,故鬱伊不聊之概,一於词陶写之。”
"厄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困苦艰难、处境窘迫,达到极致的困顿状态。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解析,并引用典籍例证:
厄(è)
穷(qióng)
合义:"厄穷"二字叠加,强调困苦达到极致,毫无出路的状态,兼具物质匮乏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为:"困苦贫乏,处境艰难"。
例引宋代王安石《杜甫画像》诗:"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飗。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诗中"屯""屈"即"厄穷"之态,杜甫身历困顿仍心系苍生。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困厄贫穷,走投无路",突出绝境之意。
例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此"穷"即"厄穷"之境。
苏轼《与米元章书》
"某食既愈,而厄穷如故。"
指生活困顿持续未解。
陆游《书叹》诗
"厄穷心自乐,寂寞道常尊。"
以"厄穷"与"寂寞"对举,显逆境中持守志节。
参考资料:
“厄穷”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拼音为è qióng,意为极度贫困、生活困苦,形容人陷入无法改善的艰难境遇。
二、词源解析 由“厄”和“穷”组成:
三、使用场景
四、经典出处
五、近义词 艰难困苦、贫病交加、饥寒交迫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关诗词引用,可参考《苏轼文集》《陆游诗选》等文献。
百废俱兴奔触摈絶草就缠商成话车箱杵瓜村哥里妇丹图灯影戏爹娘对辙儿髵髵防慎发踊冲冠飞楫蜚凶搆搆果木惠声霍乱将匠讲治甲刃解衣衣人激节精夫精果警政乩坛开心见胆抗矫立地生根捩手覆羹猎靴礼任緑鬓朱颜律尺萌达命家冥心密使清定清规倾颓拳头羣芳顺退戍陀罗塌房题签铜字投厝投归魋髻吾科相背憢悍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