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艱難困苦。 漢 劉向 《列女傳·衛寡夫人》:“厄窮而不閔,勞辱而不苟,然後能自緻也。” 宋 蘇轼 《與元老侄孫書》之二:“旅況牢落,不言可知。又 海南 連歲不熟,飲食百物艱難;及 泉 廣 海舶絶不至,藥物醬酢等皆無,厄窮至此,委命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吾家娘子憫君厄窮,使妾送君入安樂窩,從此無災矣。” 朱祖謀 《半塘定稿序》:“其遇厄窮,其才未嘗厥施,故鬱伊不聊之概,一於詞陶寫之。”
"厄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困苦艱難、處境窘迫,達到極緻的困頓狀态。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解析,并引用典籍例證:
厄(è)
窮(qióng)
合義:"厄窮"二字疊加,強調困苦達到極緻,毫無出路的狀态,兼具物質匮乏與精神壓迫的雙重困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為:"困苦貧乏,處境艱難"。
例引宋代王安石《杜甫畫像》詩:"甯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飗。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從之遊。" 詩中"屯""屈"即"厄窮"之态,杜甫身曆困頓仍心系蒼生。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困厄貧窮,走投無路",突出絕境之意。
例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此"窮"即"厄窮"之境。
蘇轼《與米元章書》
"某食既愈,而厄窮如故。"
指生活困頓持續未解。
陸遊《書歎》詩
"厄窮心自樂,寂寞道常尊。"
以"厄窮"與"寂寞"對舉,顯逆境中持守志節。
參考資料:
“厄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è qióng,意為極度貧困、生活困苦,形容人陷入無法改善的艱難境遇。
二、詞源解析 由“厄”和“窮”組成:
三、使用場景
四、經典出處
五、近義詞 艱難困苦、貧病交加、饑寒交迫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蘇轼文集》《陸遊詩選》等文獻。
傲兀白粱謗怨本面褊直嬖佞昌化車輛侈張窗閣傳留春雨如油慈眉善目點卯頂索旛旛風簫恭讓詭然海飓黃瑞灰汁瓠蘆混然降表架虛接力賽跑居移氣,養移體踞住狯險狂膽愧怒冷天梁饘練要旅泛蒙以養正密和女嬃炮車雲砰隱挈還碁畫祺然漆身全真教聖事勝事濕薄宿仇胎卵糖梨韬戎天師調詞架訟惕慮同歡托邏望聞問切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