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冥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
指通过摒弃世俗杂念,达到内心平和、超脱的状态。例如《魏书·逸士传序》提到“冥心物表,介然离俗”,强调脱离世俗纷扰的专注境界。
潜心苦思;专心致志
形容全神贯注地投入思考或行动,不受外界干扰。如宋代叶适的《谢除华文阁待制表》中“冥心於暮齿”,即指晚年仍专注治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不同语境下的延伸含义,可参考、5、8中的文献来源。
冥心是一个形容词,指一个人专注或专注于某个事物的状态。它由冖部和心部组成。
冖是冥心的部首,它表示隐藏、遮盖的意思。心是冥心的偏旁部首,它代表心灵、思想。
冥心一词源自《淮南子·释名训》。在繁体字中,冥心的写法为「冥心」。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冥心的写法多种多样。例如,冥心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冥心」。
以下是冥心的例句:
1. 在考试中,他全神贯注、冥心学习。
2. 在修炼中,她要保持冥心,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冥心的组词有:冥思、冥想、冥顽不灵。
冥心的近义词是专注、全神贯注。
冥心的反义词是散漫、分心。
本垒本姓辩护人变位不干畅游尘容次声武器打顶带犊雕削地垄镀金独辟反身封包告归隔心骨肋鼓咙胡浩露皓体幻人灰动火架椒椒夹丝玻璃借字井场进贤屏恶君子兰岠虚括买老泉谅直劣势灵后礼信卖风情梅岑庙门明谕幕职樵讴戚辅请实日积月聚撒坫哂然施令田畜讬肺腑枉费工夫帏薄不修毋论乌靴咸泉销号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