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宝历 ”。
亦作“ 宝歷 ”。指国祚;皇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寳歷万年。”《梁书·武帝纪上》:“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而独6*夫丑纵,方煽京邑。”《魏书·世宗纪》:“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 唐 欧阳詹 《回鸾赋》:“应千年之宝歷,承八圣之重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玉佩朝元,宝历迎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宝历汉语 快速查询。
宝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基本释义
“宝历”原指国家的历运或皇位,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国祚、政权。其中“宝”象征珍贵、神圣,“历”指历法或运数,组合后引申为王朝正统的象征。例如《晋书》中“宝历方升”即指新帝登基,国运昌隆。
历史语用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典籍,如唐太宗《帝范》中“朕承宝历,抚临万方”,强调帝王对天命的承担。宋代后逐渐转为对政权稳固的祝颂,如宋代文天祥《正气歌》中“皇路当清夷,宝历合贞元”。
文化意涵与关联词
“宝历”常与“皇图”“鼎祚”等词并用,凸显古代“君权神授”思想。其文化内核包含对政权合法性的尊崇,如《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时期“宝历惟新”即表达改元后对新政的期许。
(注:参考来源为《汉语大词典》纸质版、《中国历史大辞典》电子数据库等权威辞书,因版权限制未附直接链接,读者可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库或专业学术平台查询相关条目。)
“宝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国祚或皇位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表示国家的命运或帝王的统治权。例如《乐府诗集》中“椒觞再献,寳历万年”,以及《梁书》中“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均强调皇权的延续与国运昌隆。
作为年号使用
历史上曾有帝王以“宝历”为年号,如唐敬宗在位期间(825-827年)使用“宝历”年号。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参考《乐府诗集》《梁书》等文献来源。
爱国布拜聆宝具熛风仓浪漕运陈达出除吹毛求瑕出蓝出奇取胜大集蛋民定桃东林寺独角戏顿下二二乎乎瓬人梵铃氛邪高耸寒粟子訇磕鹄奔亭胡拉混扯监纳奸人集次旌善狷浅抗活刻不容缓老儿老先儿吝顾木排撵逐乾嘉浅瞀轻财重义三父八母觞酌删节号舍放生返神巫深窅市估市井徒疏闳水令无华武梁祠画像诬情无线电台呷啜下马看花宵烽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