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鼓的意思、板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鼓的解释

[a small drum for marking time;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bangu for beating time] 一面蒙有牛皮、发音响脆的打击乐器,用于乐队指挥

详细解释

打击乐器的一种。一面蒙牛皮,鼓框用厚而坚硬的木板合成,愈接近鼓面处愈厚,内膛呈喇叭形,上口直径约一寸。演奏时,用双签敲击鼓心或边心,发音清朗。是戏曲及民间吹打乐中的指挥乐器。《老残游记》第二回:“看那戏臺上,祇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板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一种,在戏曲伴奏及器乐合奏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音乐词典》的定义,板鼓又称“单皮鼓”或“班鼓”,其形制为木制鼓框,鼓面蒙牛皮,鼓身中部略高,呈扁圆形,通过敲击鼓面中心与边缘产生不同音色。

结构与演奏方式

板鼓由鼓身、鼓面、鼓钉三部分构成。鼓框多选用硬木制作,鼓面直径约25厘米,中央开有直径5-8厘米的“鼓心”,为发音核心区域。演奏时以两根细竹制鼓槌敲击,通过控制敲击力度和位置,可表现从清脆到浑厚的丰富音色层次。

应用与功能

在戏曲表演中,板鼓是“文武场”的核心乐器,尤其在京剧、昆曲、梆子戏中担任指挥作用,通过特定节奏组合(如“慢板”“快板”)引导乐队演奏。此外,板鼓在江南丝竹、福建南音等民间乐种中亦用于烘托旋律与节奏变化。

文化意义

据《中国戏曲艺术教程》记载,板鼓的演奏技艺要求严格,需掌握“单签”“双签”“滚奏”等技巧,其表现力被视为衡量戏曲乐队水平的重要标准。该乐器因形制独特、音色穿透力强,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参考来源:《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民族乐器分类与演奏技法》(中华书局)、《中国戏曲艺术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板鼓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作为打击乐器(核心含义)

  1. 定义与结构
    板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又称“单皮”“班鼓”。其鼓框由坚实木料制成,呈圆形,内膛为喇叭形,单面蒙牛皮,鼓心部位略凸起。

  2. 演奏方式
    演奏时用两根鼓签敲击鼓心或边心,鼓声清亮脆响。通常将鼓悬空架于竹/木架上,通过调整击打位置控制音色强弱。

  3. 音乐中的角色
    在戏曲(如京剧)和民间吹打乐中担任指挥,掌控节奏与速度。南方十番锣鼓等乐种中,鼓心较大,音色更浑厚;北方戏曲则多用小鼓心版本。

二、作为成语(引申义)

指“说话或文章声音洪亮有力”,比喻言辞具有鼓舞性。例如:“他的演讲如板鼓般振奋人心。”
(注:此用法较罕见,多数语境下指乐器。)

地域与民族分布

主要流行于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被汉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用于传统音乐。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剧种中的板鼓形制差异,可参考权威音乐典籍或专业戏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扣馋人朝骖侈搪除折翠气促生戴爱莲弹骨佃富农滴淋锭剂飞诏乖逆闺字国势铪匝横海后撰皇女胡拜毁瘵郊次教术劫律草既夕坑儒累手良久利薮緑翠门廷靡细靡知所措抹黑讴思评释贫踬乞恩神武军神主爽朗霜散水平线丝织品台辅填噎踢脱蜕蝉望夫云嵬嶷喔咿嚅唲乌浒无生境想度枭匪晓信笑语指麾徙都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