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徙都的意思、徙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徙都的解释

迁移都城。《史记·周本纪》:“明年,伐 崇侯虎 ,而作 丰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 乔太 、 王腾 等杀 準 ,奉六璽来降。二年,夏四月,徙都 长安 ,立 子熙 为太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徙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ǐ dōu(部分文献中注音为“xǐ dū”,可能与古音或方言差异有关),其核心含义为迁移都城,即国家或政权将政治中心从一个地点搬迁至另一个地点。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用法

  1. 基本定义
    “徙”指迁移、搬迁,“都”即都城。因此,“徙都”特指因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将都城整体迁移至新址的行为。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自岐下而徙都丰”。

  2. 历史实例

    • 周朝:周文王为东进扩张,从岐山迁都至丰(今陕西西安附近),后周武王又迁至镐京。
    • 前赵政权:十六国时期,刘曜将都城迁至长安(今西安)以巩固统治。
    • 宋代:南宋因北方威胁,迁都临安(今杭州),诗中“宋自中叶,徙都南塘”即指此事。

二、与“迁都”的对比

“徙都”与“迁都”(qiān dū/dōu)含义相近,但“徙”更强调迁移的过程性,而“迁”侧重结果。例如《十六国春秋》用“徙都”描述刘曜迁都的详细过程,而“迁都”则更泛指出于战略调整的举动。


三、文学与史籍引用

  1. 诗句

    • 清代丘逢甲《读史书感》:“珠崖地弃完筹海,玉垒天回罢徙都。”
    • 现代庞俊《苏桥五首》:“自从徙都来,岷峨缠兵气。”
  2. 史书记载

    • 《史记》记载周朝迁都的军事扩张背景。
    • 《十六国春秋》描述前赵政权迁都后的权力巩固措施。

四、总结

“徙都”是历史政治术语,常见于描述古代政权因战略需求迁移都城的重大决策。其使用多与军事扩张、政权巩固或地理环境变化相关,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案例,可参考《史记》或《十六国春秋》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徙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徙都》是指迁移或转移都城的意思。在历史上,徙都经常发生在帝王或皇室迁徙到其他地方时,都城也随之转移。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徙都》这个词的拆分:徙(彳 + 彳 + 彳,9画)+都(邑,8画)。

来源

《徙都》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书和文献中的记载,描述了许多帝王或皇室迁徙和转移都城的事件。

繁体

《徙都》的繁体字为「徙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徙都」,并无太大变化。

例句

1. 历史上,中国有许多次徙都的记录。

2. 迁徙都城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组词

徙居、都市、京都

近义词

迁都、迁徙都城

反义词

固都、不迁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