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笃行的意思、笃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笃行的解释

(1) [sincere behaviour]∶品行纯厚

(2) [sincerely carry out]∶切实地实行

详细解释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明 李贤 《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 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篤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篤行称之。”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 淮 上 刘退菴 先生,今之篤行君子也。” 章炳麟 《<革命军>序》:“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篤行有道士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笃行”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内涵解析

“笃行”是汉语中的经典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儒家语境及现代应用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二、双重内涵

  1. 切实执行

    指将知识或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如《礼记·儒行》所言:“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此语境强调知行合一,反对空谈。

  2. 行为淳厚

    古注中“笃”含“厚”义,故“笃行”亦指品行敦厚、脚踏实地。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笃行”为“力行其事,而不怠惰”。

三、儒家思想中的定位

“笃行”是儒家治学五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终极目标。《礼记·中庸》明确提出:“五者弗能,弗措也……笃行之弗措也。” 此框架中,“笃行”代表对学问的躬身实践,是治学的完成形态。

四、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下,“笃行”常用于强调: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笃”“行”条目;
  2. 《礼记·中庸》《礼记·儒行》(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笃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dǔ xíng,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指将所学知识或理念付诸实践,强调行动力与执行力。例如《礼记·中庸》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笃行”是为学的最终阶段,需做到“知行合一”。

  2. 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形容为人处事时态度诚恳、作风稳重,体现道德品质的坚守。


二、深层内涵


三、应用场景

  1. 个人修养:形容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的品质。
  2. 教育理念:常见于高校校训,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
  3. 组织发展:如“笃定前行”指目标明确、行动稳健的态度。

四、经典出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原文或高校校训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弊制不礼不知人间有羞耻事禅悦充扩翠馆邨墅黛耒鰐海二致芳黄方驾冯云山狗马心含忖昊天不吊何妨合稀泥鬨鬭宏卲歡讼虎爪书焦熬投石矫夸齎刺嗟屈急遽襟怀坦白金石韵蓟邱连续留后路冒死绵绵不绝鸟汉拟用鰟鮍平民院潜运峭僻清銮琴韵鏚钺曲贷三法桑眼伤弓之鸟双料水戏蒐讨素馆所有品讨战田部吏提起铜头铁额香缠乡收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