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蜷曲其足。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今天下能不有万一於阁下之才略,而犹跼足帖胁,私自怜爱其志力哉?” 清 吴伟业 《海蛳》诗:“跼足蟠根固,容头掩的圆。”
2.蹻足;举足。喻时间短暂。《战国策·齐策五》:“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 诸祖耿 集注引 王念孙 曰:“跼与蹻同。蹻足,举足也。”
一、字源与基本义
“跼”为“局”的异体字,本义指屈身、蜷曲。《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释“跼”:“跼,曲也。从足,局声。”(来源:《康熙字典》)。“足”即脚部,故“跼足”字面意为蜷曲双脚,形容身体拘束、无法伸展的状态。
二、引申义与文学用例
引申指因恐惧或谨慎而行动拘谨。如《楚辞·九叹·忧苦》:“跼蹐而不敢息”,王逸注:“跼,伛偻也;蹐,小步也”,强调因忧惧而蜷缩身体、步履谨慎(来源:《楚辞章句》)。
古籍中常以“跼足”象征境遇窘迫。如明代宋濂《文原》:“跼足泥涂,哀鸣不已”,以“跼足”喻文人受困于时势(来源:《宋学士文集》)。
三、近义词辨析
四、权威词典收录
《汉语大词典》释“跼足”为“蜷腿”,标注其古汉语属性,并引《后汉书·马援传》“跼足稽首”为例,说明其表敬畏之态(来源:《汉语大词典》)。
参考资料说明:本文释义综合《康熙字典》《楚辞章句》《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古籍原文链接来自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现代词典来源为官方在线版本。
“跼足”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
字义拆解
整体含义
组合后,“跼足”字面意为“蜷缩脚部”或“脚步局促”,可引申为:
相关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文或特定文学描写,例如描述困境中的人:“跼足蜷身,瑟缩一隅”。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蜷足”“局促”等替代。
注意:若您遇到的是“跼蹐”(jú jí),则为连绵词,表示畏缩不安的状态。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进一步确认词义。
白落傧从辞命从祖祖父达官知命丹碧荡然道统登号调审丁壮逗趁蕃蔽烦数范形飞缺粉汗分毫分式方程附灵钢水干遮何从后骑黄梅季还珠守画刹花王毁坏户邑骄亵金镮厩驺俊郎老年人没头蹲南山雾蹑步蒲龛强本弱支省句莘老设作时乖运舛时雄失职属调殊方异域淑然绥旍痰桶停废痛自创艾頽倚吞象惟良文调吴笺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