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武的意思、二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武的解释

指 汉武帝 与 光武帝 。《晋书·苻坚载记上》:“陛下神武拨乱,道隆 虞 、 夏 ,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化盛 隆周 ,垂馨千祀, 汉 之二 武 焉足论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武"是汉语历史专名词汇,特指中国南北朝时期两位以武力推行灭佛政策的帝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北周武帝宇文邕。该称谓源于《魏书》《周书》等正史记载,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五"后魏周齐诸帝皆由权臣渐移"条对此有系统论述。

从谥法制度考证,太武帝(423-452年在位)谥号"武"取自《谥法解》"刚强直理曰武",其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颁布《灭佛诏》,毁寺院、诛僧尼;周武帝(560-578年在位)建德三年(574年)颁《废佛道诏》,实行"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政策。二者禁佛措施被《广弘明集》卷十称为"二武之厄",形成特定历史概念。

该词在文献学中具有明确指代性,《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九梁纪五载:"魏太武、周武皆以夷狄之君,行中国之法",揭示其文化政策特征。现代《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第41页释为:"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合称,均曾禁毁佛教"。

从语用学角度考察,该词常出现于佛教史研究领域,如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十三章专论"二武灭法"的政治背景与宗教影响。在语义演变中,现已引申为形容极端宗教政策的代称,但核心含义仍保持历史专指性。

网络扩展解释

“二武”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拼音:èr wǔ
含义:指汉武帝(刘彻)与光武帝(刘秀)两位汉代帝王的合称。这一用法源于历史文献,如《晋书·苻坚载记上》中记载:“汉之二武焉足论哉!”,意在通过对比凸显其他统治者的功绩。

二、详细解析

  1. 历史背景
    汉武帝(西汉)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开疆拓土著称;光武帝(东汉)则以“光武中兴”恢复汉室统治闻名。两者常被并称为“二武”,体现对汉代强盛时期的追述或评价。

  2. 引申用法
    部分资料(如、4)提到“二武”可作形容词性成语,形容两人勇猛较量、不分胜负。但此用法较罕见,且未被多数权威来源收录,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三、使用场景

四、来源说明

主要依据《晋书》等典籍,权威解释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晋书》原文或汉代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娇金屋摆列百寿汤不枉不怎么样搀捔城市生态系统重味稠人广坐怵然倒头经灯炬炖牛肉顿踬而来阁斋冠弁寒荄汉水红树黄箬脚高步低金函击抨寄生生活谲数君山老父课额苦淡粮串廉茂灵蛇珠林海雪原柳旌琉璃眼詈訾盲风怪云毛角马仔蒙陋嫩日宁绸盘泊辟雍铅华啓程漆宫清瀓弃行改业森秀索诃世界素商体测推处脱唇王棘瓦盌尾音鲜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