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察的意思、节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察的解释

宋 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合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宋 人称节度、观察为节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察是汉语中的历史官职合称,其词义及用法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节察"由"节度使"与"观察使"两个官职名称缩合而成,特指唐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军政长官兼任现象。其中"节"取自节度使的军事节制权,"察"源于观察使的监察职能(《汉语大词典》卷九)。

二、历史演变

  1. 初始分置: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十五道采访使(后改观察使),专司监察
  2. 职权合并: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节度使兼观察使的制度
  3. 定型时期:德宗贞元年间确立"节察"并置的惯例(《旧唐书·职官志》)

三、职能范围 • 军事管理:统领辖内军队,掌旌节以示权威 • 民政监察:考核州县官吏,稽查赋税征收 • 司法权限:可决断流刑以下案件 • 人事任免:具荐举县令及以下官员之权(《通典·职官典》)

四、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五收录的授官制书:"可依前件,仍充淮南节察处置等使",印证了其作为正式官称的用法。

五、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汇存在,仅见于历史研究领域。需注意与"节孝""察举"等相似构词法词语的区分。对于具体官职沿革,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方镇表》的详细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节察”是宋代官职名称的合称,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节察”指宋代节度使与观察使的合称,属于地方高级官职的简称。该词源于宋代对官名的简化习惯,常见于文献记载。

二、历史背景

  1. 节度使:原为唐代设立的军事长官,宋代逐渐虚衔化,多授予宗室、功臣或边疆将领,实际权力削弱,更多作为荣誉头衔存在。
  2. 观察使:唐代始设,负责监察州县,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之一,常与节度使并置。

三、文献依据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中明确提到:“宋人称节度、观察为节察”,印证了这一简称的通行性。

四、其他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考证,如需进一步了解节度使、观察使的具体职能差异,可查阅《宋史·职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柏树洞抱养卑意变商曹马柴市节长廊成单池子出岔子刍尼踔絶大古来担纆搭棚堤防地方性法规鹅肠范度封狼居胥风筝妇德负疾寒丹鹤趣洪水猛兽黄麻紫书慌神儿诲翰魂台货积疆圉茭米机臣进兵金鸱尽其在我几于刻厉款望炉峯轮迹罗致没脸腼貌谬浪农机站丕冒洽穆乞归人千人万赏劝守习竖蜻蜓潭水豚解乌弋详窥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