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rk time]∶迈步;两脚仅做交替踏动的动作而不迈步向前
(2) [be at a standstill]∶停顿不前或暂不进行
(3) [step] 〈方〉∶台阶
亦作“蹋步”。1.踏罡步斗。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或为人解灾,必用一鸡,设祭於庭。又取江石如鸡卵,令疾者握之,乃踏步作气嘘叱,鸡旋转而死,石亦四破。”
(2).迈步。《水浒传》第一○四回:“﹝ 段三娘 ﹞踏步上前,提起拳头,望 王庆 打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一手搓着两个铁球,大踏步,从庄门上就嚷进来了。” 饶孟侃 《家乡》诗:“我连忙踏步走入村中。”
(3).散步。 丁玲 《松子》:“老道人却悠闲的休息着那疲劳的四肢,慢条斯理的吸着烟……在这里踏步。”
(4).台阶;梯档。《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起旱就是栈道,蹋步,几万丈的高山,下头看不见底的深涧。”《情变》第二回:“却是一张竹梯子,这一下已经拔了两层踏步上来了。”
(5).身体站直,两脚于原地交替抬起、着地。 李国文 《月食》:“有的人也在走,不过是原地踏步,总不离开那起点。”
“踏步”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各类来源的详细解释:
原地交替抬脚动作
指身体直立,双脚在原地交替抬起、着地而不前进的动作,常用于体操或队列训练。例如“原地踏步”。
迈步行走
作为动词时,可表示普通的迈步前行。如《水浒传》中“踏步上前”即指向前迈步。
台阶或梯档
在方言或特定语境中,可指代台阶、梯子的横档。例如“用砂光机处理踏步两端”。
停滞不前
比喻事物发展处于停顿状态,如“改革不能原地踏步”。
该词既包含具体动作(如原地踏步、迈步),也涵盖物体(台阶、爬梯)、抽象状态(停滞)及文化仪式(踏罡步斗)。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例证或工程材料参数,可参考来源网页。
《踏步》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用脚步受力向前移动,特别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或步调前行。它常常用来形容士兵等按照规定的步伐行进。
《踏步》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足”(zú),右边是“止”(zhǐ)。它的拼音是“tà bù”。
根据字的笔画构造,它总共有15个笔画。
《踏步》这个词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形容步行的时候注意脚步的稳定和有序,与《五行》中的“步旬”相关。
在繁体字中,踏写作「踏」。
在古代,踏步的写法稍有不同。在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踏步的字形是「䠬」,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底部是象征脚的“足”(zú),上部象征沿路行走的“彳”(chì)。
1. 士兵在库仑管乐队的伴奏下踏步前进。
2. 运动员需要耐心和毅力,每天踏实地踏步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
踏步的相关词汇有:
- 立踏:指用力踏在地面上。
- 腾踏:指迅速地跳跃。
- 蹒踏:指缓慢地行走,踌躇不前。
踏步的近义词有:
- 行进
- 迈步
- 走步
踏步的反义词有:
- 停步:指停止行进。
- 倒退:指向后退。
- 站立:指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