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后汉书·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儺人师讫,设桃梗、鬱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2).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情》:“千般恨顿上眉尖,是前生少欠。身如桃梗,命比春纤。”
“桃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学语境:
基本含义
指用桃木刻制的木偶,古代常用于辟邪驱灾。这一习俗可追溯至《战国策·齐策三》中“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的典故,东汉《后汉书·礼仪志》也记载了设桃梗以逐疫的仪式。
比喻意义
在文学中常被引申为“任人摆布的傀儡”。例如明代《投梭记》用“身如桃梗”形容命运受人操控的无力感。
隐晦修辞的争议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可表示“文章中的隐晦之辞”,但此用法未见于主流古籍记载,可能为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
文化背景
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功能,故桃梗常与苇茭、木面兽等辟邪器物并列使用,如《晋书·礼志》记载岁旦设桃梗的习俗。
建议:若需深入考据,可参考《战国策》《后汉书》等原典,并注意不同文献中词义的细微差异。
桃梗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桃树的梢,指桃树的顶端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桃梗由木字旁和梗字组成。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事物,梗字表示植物的末梢。
来源:桃梗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即指桃树上的梗部分。在古代,人们发现桃树的顶端部分容易生长出更多的树枝,因此常用桃梗来作为接穗,嫁接到其他果树上,以便增加果树的产量。
繁体:桃梗的繁体字为桃鶊。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桃梗的写法比较多样,其中一种古汉字写法为「桃漢」。
例句:1. 桃树上的桃梗长得茂盛,几乎布满了树梢。
2. 农夫采集了一些桃树的桃梗,准备在其他果树上进行嫁接。
组词:桃林、桃叶、桃花、桃树。
近义词:梢、枝梢、树梢。
反义词:树根、树干、树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