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郡姓的意思、郡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郡姓的解释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 薛氏 , 蜀 也,岂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郡姓指中国古代特定郡望范围内的显赫姓氏,特指魏晋至隋唐时期凭借郡望门第而获得社会政治地位的世家大族。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1. 地域与门第的结合体

    “郡”为古代行政区划,“姓”代表家族血缘。郡姓强调特定姓氏在某一郡(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长期形成的门阀声望,是地域性与宗族性的统一标识。这些家族通过累世官宦、经学传承在当地形成垄断性威望。

  2. 门阀制度的产物

    郡姓的形成与九品中正制直接相关。曹魏时期推行“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员依赖地方评议,世家大族凭借宗族势力垄断评议权,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郡姓成为高门士族的代称,与皇权国姓(如李唐陇西李氏)并列。

  3. 社会等级的象征符号

    唐代柳芳《氏族论》将天下氏族分为“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四等,郡姓位列第二等,仅次于皇室姻亲家族。例如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五姓七家”被视为清流之首,婚嫁只论门第不论财势,甚至超越皇室。

  4. 历史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郡姓的鼎盛期在南北朝至唐初。随着科举制度推行,庶族地主阶层崛起,郡姓的政治特权逐渐弱化。唐太宗修《氏族志》、武则天打压关陇集团等举措,进一步加速了郡姓门阀体系的衰落。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史卷》"郡姓"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第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新唐书·柳冲传》载柳芳论氏族文献
  4.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第四篇,上海书店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郡姓”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指古代一郡中地位显赫的大姓望族,常见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郡姓”由“郡”(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或省辖市)和“姓”(家族姓氏)组成,字面意为“一郡中的大姓”。它特指某一郡内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政治影响力或悠久历史的家族。

2.历史背景

3.与“郡望”的关系

“郡姓”是“郡望”概念的雏形。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解释:“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可见,后世以郡望标榜家族地位的传统,源于郡姓制度。

4.权威性说明

需注意,部分网络解释将“郡姓”误作为成语,并释义为“以官职决定身份”(如查字典的“郡姓”词条)。但结合历史文献和主流考据,该说法缺乏依据,应以“一郡大姓望族”为准。

郡姓是古代特定区域内显赫家族的代称,体现了中国早期门第观念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别人正在浏览...

拜閤败事变形侧倾昌诵茶园陈白尘吃答错失诞虚丹朱条荡笃悠悠放赏放下包袱抚髀干嗌钩距瑰殊过隙白驹黄光尖瓣涧芳绛笼交拜浸漉疚悔絶远峻言踞坐口含天宪来鸿去燕酪肉离亭緑莹莹摩尔蹑虚弄鬼掉猴千仞器怀情端顷忽轻徙鸟举虬龙人保三节人胜读十年书深执失欢势胜述旧疏失宿露台翰无告象龚香姜阁邪蠹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