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寝的意思、外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寝的解释

(1).古代宫室之制,有正寝、内寝之别。正寝又叫外寝,为君主治事之所。《礼纪·内则》:“适子庶子见於外寝。”《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依古六寝,权制三室,以 安昌殿 为内寝, 皇信堂 为中寝,四下(疑 四合殿 )为外寝。”

(2).中门外的房屋,治丧者所居。《仪礼·丧服》:“既练,舍外寝。始食菜果,饭素食,哭无时。” 郑玄 注:“舍外寝於中门之外屋,下垒墼为之,不涂塈,所谓堊室也。” 晋 潘岳 《杨仲武诔》:“ 德宫 之艰,同次外寝;惟我与尔,对筵接枕。”《宋史·隐逸传上·李渎》:“尝语诸子曰:‘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吾将与尔永诀,尔辈当常在左右。’即设外寝,与诸子同处……顷之,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宫室的正寝(君主理政之所)
    古代宫室制度中,分为正寝(外寝)和内寝。正寝是君主处理政务的场所,如《礼记·内则》记载“适子庶子见於外寝”,《魏书》也提到外寝为君主权制三室之一。

  2. 治丧者的居所
    指中门外的房屋,用于守丧期间居住。例如《仪礼·丧服》提到“舍外寝”,郑玄注解为“中门之外屋”,晋代潘岳的《杨仲武诔》和《宋史》中均有相关用例。

二、补充说明

建议进一步查阅《礼记》《仪礼》等古籍,或权威历史辞典以获取更详细的制度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寝的意思

外寝(wài chè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皇帝或王后不在内宫的卧室,而是居住在外面的寝宫。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寝的拆分部首是「夕」和「宀」,其中「夕」表示夜晚的意思,「宀」表示房顶的意思。

外寝的总笔画为12画。

来源和繁体写法

外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皇宫的建筑和居住制度。在古代中国,皇帝或王后住在皇宫内部的寝宫被称为内寝,而不在内宫住的寝宫则被称为外寝。

繁体写法为「外寢」。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外寝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外寢」,字形上形状类似现在的写法。

例句

1. 皇帝下令修建一座华丽的外寝,专供夏季居住。

2. 王后因为身体不适,不得不长期居住在外寝,无法参与内宫的政务。

组词

内寝、寝宫、宫殿、皇宫、住宅、居所

近义词

外居、宫外、外宅

反义词

内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