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纳的意思、登纳的详细解释
登纳的解释
选入。 唐 楼颖 《<国秀集>序》:“自 开元 以来,维 天寳 三载,谴謫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
词语分解
- 登的解释 登 ē 上,升: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僴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记载:登记。登报。登载。 谷物成熟:登岁(丰年)。五谷丰登。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登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登纳"指"采纳并记录"的双重动作,包含"收录"与"采用"的复合语义。该词由"登"(记载、登记)与"纳"(接受、收纳)两个动词素构成,形成语义叠加效果,常见于古代公文用语。王力《古代汉语》指出该词具有"将重要事项正式记录并予以施行"的行政文书特征。
二、历史语义演变
- 先秦典籍中多指农作物收纳,《礼记·月令》有"登纳五谷"的记载,强调仓储管理
- 唐宋时期演变为政治术语,《宋史·职官志》载"凡章奏皆须登纳于簿",特指官方文书的归档流程
- 明清小说引申出情感接纳义项,《醒世恒言》第廿八回"登纳心意"即表接受爱慕之意。
三、现代使用场域
现代汉语保留该词的两种使用形态:
- 文献学领域指古籍校勘中的"登纳异文",如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凡例说明
- 方言存续于闽南语系,厦门大学《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登纳"表"认真接收"的俚语用法。
主要参考来源: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1993)商务印书馆
- 王力《古代汉语》(1999)中华书局修订本
-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2002)江苏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登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选入”,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dēng nà(注音:ㄉㄥ ㄣㄚˋ)
- 词义:指选拔、收录或纳入,多用于描述对人才、作品的筛选与采纳。
2.出处与用法
-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唐代楼颖的《国秀集·序》:“自开元以来,维天寳三载,谴謫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
此处“登纳”指从芜杂中挑选精华,收录成集。
- 结构分析:由“登”(上升、进用)与“纳”(接纳)组合而成,强调“选拔后接纳”的过程。
3.现代语境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讨论,属于书面化表达。
- 需注意与音译人名(如“奥格登·纳什”)区分,避免混淆。
4.近义词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国秀集》相关研究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色白点风杯水舆薪残丑橱簏楚制寸马豆人诞计丹甲颠队斗转多骨藩柴发虚奋拔枫丹白露赶抢摊给札管当顾避贵要毫不经意鹤山翁鸿雪花局化迁祸罗季春借面吊丧踖陵景瑞期年九纪儁爽溘然长往快讯括取腊梨零露露丑内在平地起雷扑抶普及本擒讨商展沙汀石敢当十薮瘦嶙嶙霜髩四香阁私寓挑试统承无官一身轻仙妓小平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