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捷勇猛。《晋书·李特载记》:“﹝ 巴郡 ﹞土有盐铁丹漆之饶,俗性剽勇,又善歌舞。”《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世充 士卒皆 江 淮 剽勇,出入如飞。”
“剽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剽勇(拼音:piāo yǒng)意为轻捷勇猛,强调行动迅捷且兼具勇武的特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原文。
《剽勇》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指勇敢过分、鲁莽冒进。它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过于冲动,不顾后果,有时带有负面的意义。
《剽勇》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力(力),根据笔画的组合,可以将它分为刀力1+力4=5个笔画。
《剽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左传·宣公十四年》。在该篇文章中,有一句“剽湍熇熇,敢逾我墙”,意思是形容某人勇猛而鲁莽地逾墙而入。后来,人们将“剽湍熇熇”简化为“剽勇”,引申为贬义词语。
《剽勇》的繁体字为“剽勇”,依然保持着原始意义。
在古时候,汉字有着不同的写法。根据《字汇补编》中的记载,古代人们将《剽勇》这个词的汉字写作“剽”字加上“勇”字,没有改变它的意义。
1. 他对待问题总是剽勇无谋,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
2. 他的剽勇行为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后悔莫及。
3. 这个队伍的剽勇表现让人又惊又喜。
1. 剽窃:指盗用他人的创作成果或思想,没有原创性。
2. 勇敢:指心胸豁达,有胆量去承担风险或面对困难的品质。
3. 勇猛:指勇敢、英勇、强悍。
1. 鲁莽:指冲动、轻率、不加思考的行为。
2. 冒进:指行事鲁莽,缺乏考虑而盲目进取。
3. 不顾一切:指不管结果如何,毫不顾忌一切。
1. 安分守己:指规规矩矩,不冒险不冲动。
2. 谨慎:指小心、慎重、不冒进。
3. 深思熟虑:指经过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