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钩绳。正曲直的工具。《文子·自然》:“若夫规矩句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为巧也。”
“句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句绳”即“钩绳”,是古代用于矫正物体曲直的工具,类似于木工中的规(圆规)和矩(直角尺)。它通过钩状结构和绳线配合,辅助测量或调整物体的直线与曲线。
该词最早见于道家典籍《文子·自然》,原文为:“若夫规矩句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为巧也。”。此句强调工具(如规矩、句绳)是技艺的辅助手段,但并非技艺本身的核心。
句绳作为工具,主要用于木工、建筑等领域,确保物体符合标准形状。在哲学层面,它被借喻为规范或准则,如《文子》中将其与“规矩”并列,强调工具与技艺的关系。
“句绳”是古代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工具,其核心功能为矫正曲直,并在文献中承载了“规范”的抽象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子》原文及古代工具类典籍。
"句绳"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横穿句子的绳条。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糸"和"糸"。"糸"是表示丝绳的部首,意为绳子;"糸"也是表示丝绸的部首,在这个词中引申为绳子。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1。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使用绳子来串联诗句或文章的句子,代表着思路的连贯和整体的完整性。所以,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诗句或文章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在繁体中文中,"句绳"这个词的写法仍然是"句繩"。"繩"是表示绳子的字,与简体中文中的"绳"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形状更加复杂,筆劃有時相對簡單一些。例如,“纟”这个部首在古代写法中更像一个立体的网,而在现代简化字中变为了一个简单的横线。在古代的汉字中,"绳"的写法为"綳",总共有12个笔画。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了"句绳"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法: - 在写作中,使用好句绳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句绳"的组词形式包括: - 句子:用来表示连续的一串字词,与"句绳"具有相似的意义;
"句绳"的近义词可以是: - 衔接:表示连接和借助的意思,与句绳意义相近;
而"句绳"的反义词可以是: - 断链:表示中断和分离,与句绳的概念相反。 这就是"句绳"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