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隆重的仪式。 明 文徵明 《赐长寿采缕》诗:“重惭潦倒随恩泽,还忝班行覩盛仪。”
(2).丰厚的礼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
“盛仪”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隆重的仪式
指规模宏大、庄重的典礼或礼节。例如明代文徵明在《赐长寿采缕》诗中提到“还忝班行覩盛仪”,描述了参与重要仪式的场景。该词也常见于历史文献,如《东周列国志》中“邻叟俱山野农夫,从未见此盛仪”。
丰厚的礼品
表示贵重或数量众多的赠礼。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记载,有人因被治愈而“以盛仪造门而谢”。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文献。
盛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庄严、隆重、重大的礼仪活动或仪式。它具有典礼的意义,通常用来形容仪式的盛大和规模的庞大。
盛仪的部首是皿,总共有13个笔画。
盛仪的来源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关。在古代,皇家或重要场合的礼仪活动都举行得非常隆重和庄重,所以盛仪一词逐渐形成。繁体字为盛儀。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古代文献中,盛仪的写法与现代并无明显差别,依然是“盛仪”。
1. 君王的加冕仪式非常盛仪,参与的人员众多,规模宏大。
2. 他的葬礼是一场极度盛仪的仪式,各方亲友都到场参加送行。
1. 盛大:形容规模宏大、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活动。
2. 盛况:形容场面热烈、气氛高涨的情景。
3. 仪式:指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举行的庄重活动。
隆重、庄严、肃穆
简单、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