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骈死的意思、骈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骈死的解释

[***d together] 并列而死;一起死去

其骈死皆轻系。——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详细解释

相比连而死。形容死者之多。 唐 韩愈 《杂说》之四:“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於奴隶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明 徐渭 《书拟上督府书》:“而遂为无敌之兵,永收万全之利,不犹愈於駢死於贼人之手,而徼倖於屡北之间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生》:“但使贤夫人及千里之僕,駢死而不知其罪,不亦与刑律中分首从者,殊多憒憒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骈死(pián sǐ)是现代汉语中的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并列而死或成双成对地死亡,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相同原因、同时或接连死亡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与语源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并列而亡

    指两个或多个生命体并排或同时死亡。

    例:“其乡邻十室九空,非死则徙,而吾以捕蛇独存……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中隐含乡民因赋税骈死的惨状)

  2. 引申为大量死亡

    强调群体性、密集性的死亡现象,多用于描述灾难性场景。

    例:“饥荒之年,饿殍遍野,牲畜骈死。”


二、构词解析


三、典源与书证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献,经典用例见于柳宗元《捕蛇者说》(虽未直用“骈死”一词,但生动描绘了赋税逼迫下乡民成批死亡的场景)。后世沿用为固定搭配:

清代《聊斋志异》:“大兵至,满城骈死。”

现代用例:鲁迅《病后杂谈》:“蜀中遭张献忠屠戮后,白骨蔽野,民多骈死。”


四、现代使用场景

  1. 历史叙述:描述战争、瘟疫中的群体性死亡。
  2. 文学修辞:增强悲剧性与画面感,如“难民骈死于途”。
  3. 生态保护:用于动物集体死亡事件,如“候鸟误食毒饵,骈死湿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3. 柳宗元.《柳河东集·捕蛇者说》. 唐代.
  4. 鲁迅.《且介亭杂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网络扩展解释

“骈死”是一个文言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释义

“骈死”指并列而死、一起死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成对;“死”即死亡。合起来表示多人或多物同时或接连死亡。例如《狱中杂记》中“其骈死皆轻系”,指囚犯接连死于狱中。


2.出处与例句


3.引申意义


4.常见误释辨析

部分资料将“骈”解释为“束缚”(如),但根据权威文献(如汉典、韩愈原文),其核心含义应为并列、共同,而非物理上的捆绑。


该词兼具写实与象征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在古文阅读中,既可指具体死亡场景,也可引申为对不公现象的隐喻批判。

别人正在浏览...

遨神韛囊八俊北境标竿陛阶兵舰茶花女潮汐能澄和承用筹款春酌大曲貂裘换酒底下人奉国缝穷苻坚夫余篝石寒单焊嘴怀鬼胎皇宁欢啸连裌里挡澟然沦隐没石饮羽民为邦本末习捧到天上平婉破拍轻绮晴雪权厝缺点曲昭僧轩失律十位手癣耍金耍银束柎水案,水案儿濖涨松性酥醪泰和汤汀线突盗望阙蛙人温石小年下霞区翕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