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俗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称小年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皂(灶)……是日鞭炮亟多,俗谓之小年下。”
“小年下”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一个特殊称呼,其含义因地域和习俗差异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祭灶节的别称(普遍意义)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下”特指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节。旧俗中,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祭灶仪式包括清扫灶台、供奉糖瓜等甜食,寓意“甜言蜜语”送灶神上天汇报。清代文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月二十三祭灶,鞭炮亟多,俗谓之小年下”。
河南地区的“半年节”(地方性习俗)
在河南部分民间传统中,农历六月初一也被称为“小年下”,与正月初一的“大年”相对。此时夏收夏种结束,人们通过改善饮食、庆祝丰收来放松身心,表达对半年劳作的慰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祭灶仪式或地方节庆细节,可参考相关民俗文献或地方志记载。
《小年下》是一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离过年还有不久的时候。
《小年下》的部首是儿,笔画为4画。
据传,《小年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李膺传》中,用于指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后来,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并被广泛使用。
《小年下》的繁体字为「小年下」。
在古时候,「下」字的写法较为繁复,可以写作「不」,其写法为八画,类似于现代汉字中的「卜」,但下方多了一横。
1. 明天就是小年下了,我们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了。
2. 小年下,街上的喜庆气氛越来越浓。
小年,年下
年底,年终
年初,年初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