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叶子卵圆形,总状花序,花瓣里面白色,外面淡紫色。果实长圆形,黄色,果皮粗而厚,供观赏。果皮中医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旧曾集诸书药方嗣得者更录于此》:“治嗽方甚多,余得一方,但用香櫞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时酒同入砂瓶内,煮令熟烂。自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甚效。”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时维长至,贡物咸来:北置则獾貍麅鹿,野豕黄羊,风乾冰冻;南来则橙柑橘柚,香櫞佛手,蜜饯糖栖。”
香橼(学名:Citrus medica)是一种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其名称和特性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植物学特征
香橼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5米,枝条具短刺,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有浅钝裂齿。果实呈长圆形或纺锤形,果皮厚而粗糙,黄色,香气浓郁,果肉酸或微甜。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药用价值
其干燥成熟果皮入药,性味辛、苦、酸,温,归肝、肺、脾经。具有疏肝理气、宽中化痰、消胀除湿的功效,主治胸胁胀痛、咳嗽痰多、脘腹痞满等症。可煎汤或入丸散,常用量3-6克。
别名与分布
别称枸橼、香泡树、枸橼子等,主产于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多生长于海拔350-1750米的高温湿润环境。
文化意象
古代文学中常作为案头清供,如清代诗词描述其“冷韵”与“冰瓷”相映的雅致,象征高洁与清幽。
实用记载
明代《焦氏笔乘》记载其止咳方:香橼去核切片,酒煮后蜜调服用,疗效显著。
总结来看,香橼既是具有观赏性的植物,也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材料,兼具实用与文化意蕴。如需更完整的药用配伍或种植信息,可参考中医典籍或植物学资料。
香橼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香”和“橼”。香橼的意思是指一种植物,也叫做“柚子”或“葡萄柚”。
香橼的部首拆分为:“香”字的部首是 “香”,“橼”字的部首是“木”。香的笔画数为9,橼的笔画数为14。
香橼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它是由“香”和“橼”两个字合并而成的。在繁体中,香橼的写法为“香橙”。
在古时候,香橼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字的变迁和演变,相似的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然而,具体香橼在古代的写法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供参考。
1. 这个季节,香橼特别甜美,让人回味无穷。
2. 每年冬季,我们家都会制作香橼蜜饯,既美味又有营养。
3. 橙子和香橼虽然长得相似,但口感和气味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香橼的组词示例: 皮香橼、酸香橼、甜香橼。
近义词:柚子、葡萄柚。
反义词:橙子、柑橘。
白吃半月不安其室逋券侈美冲溢愁哀当康登录低唱浅斟抵諆法纲梵蒂冈凤板凤钧分索绠短绝泉公义钩鈲古式函渭鹤料符诃咥华裔回升火迫湔洗蛟蛕加油加醋禁闭晶体进钱矶头均税侃侃訚訚空法阔辟莲花府绵白糖眇恠淼茫秘记泼皮赖肉起墖沈腰失人时若十事十望鼠步水贩思想抛锚投老委释挝捶乡风饷食香缨膝胫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