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戎族军队。亦泛指我国西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一旦 戎 骑长驱,民心瓦解,误国之罪,谁能任之。”此指 犬戎 军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明妃诗》:“其餘皆説和亲之功,谓因此而息戎骑之窥伺。”此指 匈奴 军队。
戎骑(róng qí)是汉语复合词,指古代军队中的骑兵部队,特指由少数民族或边疆部族组成的骑兵武装。其释义可从字源、历史语境及典籍用例三方面展开:
《说文解字·戈部》释为“兵也”,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军事、战争。先秦典籍中多泛指西方少数民族(如西戎),后扩展为对边疆部族的统称 。
《说文解字·马部》注“跨马也”,指骑马动作,后名词化为骑兵单位。汉代起,“骑”成为独立兵种建制(如“羽林骑”) 。
戎骑二字组合,凸显“边疆部族骑兵”的核心含义,强调其军事属性与民族特征。
在历代文献中,“戎骑”具体指代两类武装力量:
如汉代招募匈奴、羌族勇士组成的精锐骑兵,称“胡骑”或“戎骑”,善骑射,常用于突击作战。
▶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发缘边戎骑,屯守要塞。”
如唐代突厥、回纥的骑兵部队,因战术凶猛被泛称为“戎骑”。
▶ 卢纶《塞下曲》:“戎骑追奔瀚海傍”,此处指回纥骑兵 。
典籍 | 原文用例 | 释义指向 |
---|---|---|
《汉书·李陵传》 | “陵率戎骑出居延” | 汉代边疆骑兵部队 |
《晋书·刘曜载记》 | “戎骑四集,围之数重” | 匈奴汉国骑兵 |
《旧唐书·吐蕃传》 | “戎骑践禾稼,掠牛马” | 吐蕃游牧骑兵 |
唐宋后,“戎骑”渐带文学色彩:
“戎骑”常与“胡骑”“蕃骑”混用,但更强调其军事组织性,区别于散兵游勇。现代汉语中属历史词汇,多见于研究文献与文学创作。
参考资料
“戎骑”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定义
指代戎族(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军队,后泛称中国西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或军事力量。例如《东周列国志》中“戎骑长驱”描述犬戎军队入侵,清代赵翼的诗句则用其指匈奴骑兵。
字义拆解
历史与文学用例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和诗词,如:
应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古代边疆冲突或少数民族军事行动,带有历史叙事色彩,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把式奔崩殡埋驰誉床帷丹禁刀耕火耘斗脣合舌贰话飞刍凤弦蜂舟根拿寡雠顾惮海里旱麓红利候比灰扑扑贿赠拣别降娄奸贪界线颈子进退失图九华门拘儜恐悚狼顾麕惊拦网牢肉谅实粮饩蝼蚁尚且贪生罗纹石南譌捏舌头脓包趴窝漂泛破夏泼脏水悄冥冥七宝台秦缓纴器十二监仕隐思企图史乌爱伍乘相傍衔凄小葱拌豆腐销魂桥晓镜洗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