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平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西南之 巴勒布 三部及 布鲁克 部相继嚮风入贡, 藏 地敉謐。”
“敉谧”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语,读音为mǐ mì,由“敉”和“谧”两个汉字组合而成,整体含义为安定、平静。以下是详细解析:
敉(mǐ)
本义为平定、安定,常用于描述通过治理使局势恢复稳定。例如《说文解字》中提到:“敉,抚也。”
谧(mì)
意为安宁、寂静,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氛围的平和。如“静谧”“安谧”等词均强调无声的宁静状态。
“敉谧”结合了两字的含义,表示通过治理达到安定、平静的状态。例如清代魏源《圣武记》中记载:“藏地敉谧”,即指西藏地区局势平定安宁。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描述社会、地域的稳定状态,或引申为心境的平和。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谧”的组词或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语言学资料。
敉谧是一个表示平静安定的词语。它形容事物没有战乱、矛盾、纷争或不和谐的状态。敉谧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环境或个人内心的平稳和宁静。
敉谧由两个汉字组成:敉和谧。其中,敉的部首是攴,谧的部首是讠。敉共有11个笔画,谧共有15个笔画。
敉谧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创造的词语,具有古文化的含义。它是汉语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在繁体字中,敉谧的写法是「糸襝」。
在古代,敉谧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敉的古字形为「⿰立彡」,而谧的古字形为「⿻言宀」。
这座小镇因为和平而敉谧,居民们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
敉和谐、敉平、谧静、聆谧等。
近义词:平静、安宁、和平、祥和。
反义词:动荡、纷乱、紧张、不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