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iling pot] 滚开的水锅或油锅
当于汤煮之。——晋· 干宝《搜神记》
(2) [boil sb. with boiling water] 专指用滚汤水煮人的酷刑
臣请就汤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斧钺汤镬。——《汉书·李广苏建传》
(1).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鑊,见印綬如縗絰。”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不避汤鑊之罪,以螻蚁之命,轻触宸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阴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汤鑊也。”
(2).比喻痛苦的处境。 清 周亮工 《与张瑶星书》:“弟之在汤鑊中者十閲月矣。”
汤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残酷刑罚,指将犯人投入沸水或滚油中烹煮致死。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此处指沸水或滚烫的液体(非现代“汤羹”义),《说文解字》释“汤”为“热水”,如《论语·季氏》载“见不善如探汤”。
指无足的大鼎,古代烹煮器具。《淮南子·说山训》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 后特指刑具,《汉书·刑法志》载“重刑,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其中“菹”即剁碎于镬中。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蔺相如以“汤镬”示甘受极刑。
匈奴威胁“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后“置武大窖中”,而“汤镬”为更甚之刑。
参考来源: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来源标注为权威典籍版本,实际撰写时可补充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链接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
“汤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工具和刑罚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汤镬(tāng huò)指古代烹煮罪人的大锅,通常为无足的铜制容器(镬),内盛滚水或沸油。它既是刑具名称,也代指将人活活煮死的刑罚,属于死刑的一种。
刑具与刑罚形式
历史文献例证
比喻意义
后引申为极端痛苦的处境,如清代周亮工《与张瑶星书》中以“汤镬”喻指自身艰难境遇。
相关成语与近义词
近义刑罚包括“斧钺”“烹杀”等,成语如“赴汤蹈火”中的“汤”亦源于此概念。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进一步查阅《史记》《汉书》等文献原文。
安土乐业熬愁别库闭门觅句摈斥髌脚博揽布服传掌麤迹大计小用打掕挣单弊躭悮端雅阿时发帘俸浅奉帚高峭公私分明狗马心诡挂憨态豪门巨室洪干皇眷火海几幸可可枯榆朗读乐亭调撩脚伦常耐普尔泥古不化牛心千仞弃物全体学屈陷三舞少不得伸抖水荭悚怯髿髿鹔鷞太清宫苔衣天命论铁桶听会倭瓜务光雾櫂五洲咸夏西落鬼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