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蓬莱宫 。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野鹤思 蓬闕 ,山麋忆庙堂。”
(2).借指道观。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规模。”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山堂肆考》:‘芝廛、蓬闕,皆道士观也。’”
蓬阙(péng qu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引申义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解析:
指“蓬莱”,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后以“蓬”代指仙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义为宫门前两侧的高台,引申为帝王居所或神仙宫阙。《说文解字》:“阙,门观也。”如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中的“蓬莱宫”即仙宫意象。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泛指仙境中的宫阙,常见于道教文献与古典诗词。如唐代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中的“蓬山”即与“蓬阙”意象相通。
承载道家追求长生、超脱尘世的思想,如《云笈七签》称道教圣地为“玉阙金台,蓬莱玄圃”。来源:《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白《赠张相镐》:“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阙”——以“蓬阙”喻指功成身退后遁入仙境的理想。
《墉城集仙录》描述西王母居所为“昆仑玄圃,阆风蓬阙”,强化其神圣性。来源:《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
引用说明:因专业辞书版权限制,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并标注文献来源。具体条目可查阅纸质版或官方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蓬阙”是一个源自古代诗词的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现结合文献资料分点解释如下:
蓬莱宫(仙境象征)
指神话中仙人居住的蓬莱仙山上的宫阙,象征缥缈的仙境。例如:
代指道观(道教建筑)
唐代起常借指道士修行的场所。如: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道教文化中的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事物异名录》等古籍。
百骸六藏包被冰棒禅窟馋水骋兵蚩騃翅鞘辍己大白话砥德豆娘端端匵护对举軃避伐德反背浮辩刚疎感光材料锢南山黄屦灰糜溷人见怪不怪建茗郊畿畿伯静僻今且跻攀来潮罍篚卖誉盟歃俛僶妙引鸣呼尿道炎缥缥平均奖贫疾潜精积思佥判且然七言律诗绻慕阙失上窍首令黍穟慱约王母桃玩令威武微言大义无官御史台吴钱无气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