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罍篚的意思、罍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罍篚的解释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的酒器和食器。亦借指祭祀。《梁书·元帝纪》:“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斋宫清庙,匏竹不陈……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罍篚"是古代汉语中用于礼仪场合的器物组合名词,分指两种不同的礼器。根据《汉语大词典》《周礼》等文献记载,其释义可分为以下层次:

一、单字释义

  1. 罍(léi):《说文解字》释为"酒器",形制为青铜制圆腹或方腹容器,带盖及双耳,多用于祭祀、宴饮时盛放酒水。商周时期常见,如《诗经·周南·卷耳》载"我姑酌彼金罍"即指此物。
  2. 篚(fěi):《周礼·天官》注疏称"竹器,方曰篚",为竹编方形浅盘,多用于典礼中承装玉帛、祭品,如《尚书·禹贡》"厥篚织文"记载其用途。

二、组合含义

"罍篚"连用特指古代祭祀、朝聘等礼仪中配套使用的礼器组合。据《仪礼·士冠礼》记载,罍盛酒、篚承币帛,二者并列陈设于礼案,象征"敬天法祖"的仪轨要求。

三、文化象征

在《礼记·礼器》体系中,罍篚被赋予等级制度内涵。天子用瓦罍配玉篚,诸侯用铜罍配帛篚,士大夫用木罍配竹篚,形成"器以藏礼"的礼制符号。东汉郑玄注《周礼》时强调,这类器物的规格差异直接体现古代社会的身份秩序。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3. 《仪礼正义》(清·胡培翚撰)
  4. 《礼记集解》(清·孙希旦撰)

网络扩展解释

“罍篚”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用于祭祀或宴会场景,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文献引证

《梁书·元帝纪》记载:“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指祭祀天地时因缺少罍、篚等礼器导致礼仪不完整,可见其象征意义。


三、文化意义

  1. 礼制象征:罍与篚的组合体现古代“礼器以藏礼”的思想,是等级制度和祭祀文化的物质载体。
  2. 功能区分:罍盛酒水,篚装食物,分工明确,反映古代祭祀仪式的规范性。

四、补充说明

由于当前可考资料有限(仅见《梁书》及网络释义),建议结合《周礼》《仪礼》等典籍进一步考证其具体形制与使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北碑南帖璧沼仓实雕鸢谍记定标丰和凤絃否口怪疑灌钢孤峯和德黄大辉照昏眊江豚娇态郊驿几而不征经训赍怒宽留宽网傀儡棚扩印雷师飗飗栗主鹿幦妙义摩登伽女曩古前仆后踣钳铁洽足庆礼秋刷劝力埆瘠善熟蝨官市买熟是姒妇死库容笋业宿斋铁工缇齐投文牌剸割吐法瘏口哓音脱袴外心无时乌油油祥鸾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