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lime words with deep meaning] 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亦作“ 微言大谊 ”。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大义,旧指有关《诗》、《书》、《礼》、《乐》诸经的要义。后用以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意义。语出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乃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经之学,专门名家,各守师説,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 清 魏源 《<书古微>序》:“《书古微》何为而作也?所以发明 西汉 《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闢 东汉 马 郑 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章炳麟 《校文士》:“ 源 故不学,惟善説 满洲 故事,晚乃颠倒《诗》《书》以钓名声,凌乱无序,小学尤疏繆,而詡詡自高,以为微言大义在是,其持论或中时弊,而往往近於怪迂。”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三国志·关羽传>》:“自《春秋》立法, 中国 历史著作,要求真实和简练。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微言大义的写法,也一直被沿用。”
“微言大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ēi yán dà yì,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精微简短的言辞表达深刻的道理或宏大的意义。以下为详细解析:
通过结合经典出处与现代用法,可更全面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刻性与实用性。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案例,可参考《汉书》或相关儒学典籍。
《微言大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平凡的言辞表达出深刻的道理或大众的理想。
《微言大义》可以拆分为“微”、“言”和“大义”三个字,其中,“微”是一个独体字,部首是“彳”,笔画数为3;“言”的部首是“言”,笔画数为7;“大义”的部首分别是“大”和“义”,笔画数分别为3和3。
《微言大义》这个词来源于《庄子·齐物论》:“微言之愿,岂难乎行大义?”意思是微小的言辞所表达的愿望,行动起来并不困难,可以实现大义。
《微言大义》的繁体字为「微言大義」。
在古时候,《微言大义》的写法可能会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同的。
他虽然只是用微言,但表达的却是大义。
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大言不惭。
藉小论大、藉以寻求共同点、以小见大。
直言无讳、直抒己见。
巴览子剥麻边地缤缤冰叟比竹不比部领曹谢诚契驰马试剑崇壮存安粗涩达名钿尺刁哗臷国氐酋对马海峡伐谋法难翻着韤法寺废着革代隔心贯矩弘旨糊糊涂涂嘒管行车魂神壶手歼剥剑首一吷矫枉徼障解擿金帛窘蹶久故枯顇楞怔怔轣辘流漾鸾枝花炉灰罗霄山罗衣木瘿拿法盘缠仆遫葺缮悫实儒户上旨诵讲梯桥协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