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佥判的意思、佥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佥判的解释

(1).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 宋 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晏安恭 为 越州 教授, 张子韶 为僉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王安石 ﹞初任 浙江 庆元府 鄞县 知县……转任 扬州 僉判。”

(2).指做佥判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下官僉判 凤翔 三年,蒙恩召直史馆。”

(3).签名并作判词。 明 袁宏道 《与倪崧山》:“大约手疲於僉判,眼疲於簿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佥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由“佥”与“判”二字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签署文书并裁决事务

    “佥”指多人共同签署,“判”指裁决、批阅公文。合指古代官员对文书进行集体签署并作出裁决的行为。此义项源于宋代官职制度,如州府设“佥判”一职(后改称“签判”),辅佐长官处理政务并连署公文。

  2. 官职名称的简称

    特指宋、元时期的“签书判官厅公事”,为州级属官,负责案卷审理、文书签押等具体事务。例如《宋史·职官志》载:“签书判官厅公事,掌裨赞郡政,总理诸案文移。”


二、词源与结构解析


三、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宋代文献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多次提及“佥判”职能,元代《吏学指南》亦载其“署案辅政”之责。明清时期,该职逐渐被“通判”等替代,但“佥”作为签署动作仍保留于公文术语中。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收录“佥判”词条,释义涵盖官职与文书签署二义。

    参见:第7卷,第1283页

  2.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2015年。详述其宋代职官来源及职能演变。

    参见:第三册,第2341页

  3.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龚延明著,中华书局,2006年。考证“佥判”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省称。

    参见:第412页


注:本文释义综合古典文献及权威辞书,未引用网络来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佥判”是一个历史官制术语,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1. 宋代官职
    佥判(又称“签判”)是宋代州级政府中的幕职官,全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其职责为辅助州长官(如知州)处理政务、审理案件及管理文书案牍,类似于现代行政与司法结合的职位。

  2. 官职代称
    该词也可代指担任佥判职务的官员。例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张子韶任佥判,王安石也曾任扬州佥判(《警世通言》记载)。明代汪廷讷的戏曲中亦有“佥判凤翔”的描述,说明此职在后期可能仍被沿用。

  3. 文书处理动作
    在明代文献中,“佥判”还指官员签名并撰写判词的行为。袁宏道曾描述官员因频繁签署判词导致手部疲劳,体现了该词的实际行政操作含义。

佥判既是宋代地方行政的重要职位,也是官员身份的代称,同时涉及具体文书处理流程。其职能反映了古代地方治理中行政与司法合一的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埃墨兵子拨忙不乃卜通彩色摄影测景琛賮蠢驴戳搭打靶场当当砥节厉行钉子东徙独鹤鸡羣方寸万重烦恹奉尝凤仪兽舞高墩功用狗蝨寡居古钱合刊槐掖黄梅花见不得鸡蛋里找骨头镜天坑坑坎坎两全砺戈秣马零烟论经逻役纳奇录异黏胶纤维宁王儗屈努劲儿铍刀疲懒纰谬平波评论平明铺屋琪华擒拿穷山竭泽乳娘扫地无遗实见属怨偷风祥穟翔儛小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