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名。为 巫山 神女所立之庙。在 四川省 巫山县 东 巫山 飞凤峰 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 赤帝 女曰 瑶姬 ,未行而卒,葬於 巫山 之阳,故曰 巫山 之女。 楚怀王 游於 高唐 ,梦与神遇,遂为置观於 巫山 之南,号为 朝云 。”一说 瑶姬 为 西王母 之女。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瑶姬 , 西王母 之女,称 云华夫人 ,助驱鬼神,斩石疎波,有功见纪,今封 妙用真人 ,庙额曰‘凝真观’。” 唐 罗隐 《渚宫秋思》诗:“ 襄王臺 下水无赖, 神女庙 前云有心。”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名山》:“ 巫山 亦曰 巫峡 ,在 夔州府 巫山县 东三十里,下有 神女庙 。”
“神女庙”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长江北岸巫峡口,与神女峰隔江相望。原庙因抗战被毁,现为复建景点。
历史沿革
文化意义
在部分词典中,“神女庙”被解释为比喻女性聪慧善辩,但此用法罕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若需进一步了解神女庙的诗词、碑刻或旅游信息,可参考《吴船录》、苏洵《神女庙》诗及巫峡景区资料。
《神女庙》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以下的部首和笔画构成:
《神女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词语,主要指一座供奉神灵和女神的庙宇。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和女神庇佑,希望能够得到平安和幸福。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和民间传说中经常出现。
在繁体字中,《神女庙》的写法为「神女廟」。
在古代汉字中,对于《神女庙》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以「庙」字为例,古代常见的写法为「廟」或「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汉字的写法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
1. 我们每年都会去拜神女庙,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2. 到了农历新年,庙会上的神女庙特别热闹,人们纷纷前来祈福求福。
与《神女庙》相关的词语和组词有:
近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