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配没的意思、配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配没的解释

把罪人的家属发配为奴隶。《北齐书·废帝纪》:“詔诸 元 良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癸酉,置钱监於 洛 、 并 、 幽 、 益 等诸州, 秦王 世民 , 齐王 元吉 赐三鑪, 裴寂 赐一鑪,听铸钱。自餘敢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配没”是古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由“配”和“没”两个动词复合构成,指对罪犯实施的两种刑罚合并执行。具体含义如下:

  1. 刑罚定义

    “配”指发配、流放,即将罪犯遣送至边远地区服劳役;“没”即没收财产,剥夺罪犯的私有财物或家眷为官府所有。两者结合后,“配没”表示既对人身自由进行流放处置,又对财产实施强制收缴。

  2. 历史源流

    该刑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至唐宋时期形成固定制度。例如《唐律疏议》规定,谋反、大逆等重罪适用“配没”,罪犯本人流放三千里,家属及田宅皆由官府没收。

  3. 社会功能

    “配没”兼具惩戒与威慑作用:一方面通过流放隔离危险分子,另一方面以没收财产削弱罪犯家族的经济基础,防止其再次危害政权。宋代《刑统》中强调此刑“绝其根本,以儆效尤”。

  4. 文献例证

    《宋史·刑法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对伪钞案主犯“配没岭南,籍其赀充军需”,显示该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明代《大明律》亦沿用类似规定。

  5. 词义辨析

    需注意与“抄没”“流徙”等近似术语的区别:“抄没”仅指财产没收,“流徙”侧重人身流放,而“配没”是两种处罚的叠加执行,属更严厉的复合刑。

网络扩展解释

“配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制度,指将犯罪者的家属发配为奴隶,属于连坐制度的一部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配没”指将罪犯的家属(尤其是直系亲属或同族)强制充公为官府或贵族的奴隶。这一制度常见于北朝至唐代,强调家族连带责任,通过严惩亲属强化法律威慑。

  2. 历史应用与文献记载

    • 《北齐书·废帝纪》记载,北齐曾下令释放被“配没”的元氏家族成员,说明其作为政治清洗手段的功能。
    • 《资治通鉴》提到唐代对盗铸钱币者的处罚:“身死,家口配没”,即主犯处死,家属为奴。
  3. 法律依据与社会影响
    该刑罚体现了古代“一人犯罪,累及全家”的观念,常见于谋反、经济犯罪等重罪。其目的不仅是惩罚,还通过剥夺家族社会地位巩固统治,但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演变过程,可参考《北齐书》《唐律疏议》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鴈包复逼降冰棍儿冰胶车雷丑夷辞曹麤食大官葱答难都速纷纷籍籍附呈黼幌耕犁公尺公转广播体操贯木孤戍黑缁缁鹤驭怀濡皇侄花式践败讲钱渐磨稽定矶激赍书快攻捩舵陵蔑吕真人马券冥工雱雱軿臻皮破肉烂迫蹵铺胸纳地青牛道士亲仁善隣秋审阙失取齐三条烛商务办事处沙嘴曙角天底下頽溏托腔突突哝哝芜鄙无运智笑毁霞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