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曹的意思、辞曹的详细解释
辞曹的解释
(1).官名。 东汉 始置,主管辞讼。《后汉书·百官志一》:“辞曹主辞讼事。”《后汉书·陈宠传》:“ 昱 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 李贤 注引《续汉志》:“三公掾属二十四人,有辞曹,主讼事也。”
(2).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晋书·羊祜传》:“ 荆州 人为 祜 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参见“ 户曹 ”。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曹的解释 曹 á 等,辈:尔曹(你们)。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 姓。 笔画数:; 部首:曰;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辞曹”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官职名称
东汉时期设置的官职,主管诉讼事务,隶属于三公府。据《后汉书》记载,辞曹职能包括:
- 掌管全国狱讼案件
- 作为三公府二十四个属官部门之一
- 代表人物如陈宠曾任此职,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
二、避讳形成的特殊称谓
晋代羊祜都督荆州时,因深得民心,民众为避其名讳(「祜」与「户」同音),将原本的「户曹」改称「辞曹」。这种避讳现象属于古代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主要流行于荆州地区。
需注意:两种解释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前者是正式官职体系中的部门,后者是地方性避讳称谓。相关记载可见于《后汉书》《续汉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辞曹》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离职或辞去官职。它的拆分部首是辛和土,笔画有13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当时的官员在任期满或者因各种原因辞去职务时,需要向上级机关递交辞呈,这个过程被称为“辞曹”。
《辞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更加简洁,书写时也有一定的规范。关于《辞曹》这个词的古代汉字写法,我目前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以下是一个使用《辞曹》的例句:
他下定决心辞曹,回到家乡过上平凡的生活。
与《辞曹》相近的词语有:
辞官、罢免、解职
与《辞曹》相反的词语有:
入职、就职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邦瘁长蜺蛏子椿庭慈雨麤大妲末笃笃末末恩准恶文改朝换代跟房琀玉河泥花腮悔愆胡拉扯获厎冱阴搅刺挟治节刌街头诗禁杀日进幸九宇恳恻倥偬口谭匮阙猎徒路标卖公营私蒙瞽庞驳平署毗益倾家竭产青空拳铳人行道人正烧角文书蛇脊圣母神皇水火炉熟计属吏寺主损上益下泰畤通慧通时通应子鱼投産鼯鼠显拔仙几校工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