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捩柁 ”。亦作“ 捩柂 ”。拨转船舵。指行船。 唐 杜甫 《清明》诗:“金鐙下山红日晚,牙檣捩舵青楼远。” 宋 王安石 《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 宋 陆游 《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诗:“三嘆下城去,捩舵春江津。” 宋 严仁 《鹧鸪天》词:“一曲危絃断客肠,津桥捩柁转牙檣。”
“捩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与行船相关的动作。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拨转船舵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引申为“行船”之意。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多用于描写船只航行场景。
拼音与异体字
文学引用
该词在古诗文中多次出现,例如: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捩舵”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古汉语词汇出现在文学研究或特定专业领域(如航海术语)。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诗句中的用法或扩展组词,可参考《汉语辞海》或古诗文注释类资料。
捩舵(liè duò)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描述航行中船舶或飞行中的飞机转动方向盘进行导航的行为。它用来表示掌握船舶或飞机方向的动作,并使其改变航向。
捩的部首为手,它帮助构建了汉字的意义,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或物品。捩字的拆分笔画为手(3画)加上列(5画)。
捩字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其源自《说文解字》这本汉字字典。在繁体字中,捩字的形状为擣加手。
在古时候,捩字和现代的写法略有不同。它通常是“”,左边为擣字,右边是手字。现代汉字写法经过了统一和简化,所以它的形状有所变化。
1. 船长捩舵,使船身方向改变。
2. 飞行员熟练地捩舵,使飞机稳定地改变航向。
1. 舵手(duò shǒu):指掌握舵柄操纵船舶方向的人。
2. 入不敷出(rù bù fū chū):形容收入不足以支出。也可用于比喻。
3. 螺旋桨(luó xuán jiǎng):用来推动飞机、船舶等的旋转装置。
近义词为转舵(zhuǎn duò)和拧舵(níng duò),都表示改变船舶方向的动作。
反义词为定舵(dìng duò),表示固定船舶方向的操作,与捩舵相反。
安曼暴风变脸闭卷笔老墨秀并夹簸荡残花吃苦头呆衷撒奸道度打旋磨儿地阵斗彩惰性气体佛桌儿抚膺割亨根繇古来箭壶计不返顾积沉絜白惊见骇闻津税刻扣联界连甍撂挑子理中龙岫龙须陆皮忙刼刼明服硇砂捻色鲵桓迫暮骞衣畦封秦楼楚馆驱使溽蒸膳宰烧焫烧羊神女庙伸意实际上殊绩死灰槁木套版贴力温韦文钥屋场遐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