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辔策的意思、辔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辔策的解释

亦作“ 轡筴 ”。1.御马的缰绳和马鞭。《管子·小称》:“ 造父 有以感轡筴,故遫兽可及,远道可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恣欲於马者,擅轡筴之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无轡筴而御奔马,弃柂櫓而乘轻舟,未见其可也。”

(2).比喻控制的工具。《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猒权,愿宽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於是轡策去於我手,神物假而不还,力勤财匱,民不堪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辔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与古代车马驾驭工具相关,后衍生出抽象的管理概念。以下从字义分解、基本义项与引申义项三个角度解析:

  1. 字义分解

    • 辔(pèi):《汉语大词典》释为“驾驭牲口的缰绳”,由皮革或绳索制成,通过连接马头与驾车者之手实现方向控制。
    • 策(cè):《说文解字》注为“马鞭”,《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动词用法,指“用鞭驱赶”,如“策马”。
  2. 基本义项(具象工具)

    二字合用代指整套驾驭工具,如《墨子·非儒》载“赖辔策而御”,描述车马行进依赖缰绳与马鞭的配合。这一用法常见于先秦文献,凸显古代交通工具的核心控制装置。

  3. 引申义项(抽象概念)

    唐宋后渐用于比喻统治或管理手段。如柳宗元《封建论》中以“辔策”喻指国家法制,强调“施辔策,制诸侯”的集权思想;《资治通鉴》亦用“执辔策者”代指掌权者,体现对全局的掌控意图。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辔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御马时使用的缰绳(辔)和马鞭(策),是古代驾驭马匹的工具。

    • 拼音:pèi cè
    • 结构:均为上下结构的汉字。
  2. 比喻义
    引申为控制、管理的手段或工具,常见于文献中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掌控。


二、文献例证

  1. 《管子·小称》
    “造父有以感轡筴,故遫兽可及,远道可致。”
    (通过缰绳和马鞭的控制,可驱使马匹到达远方。)

  2.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恣欲於马者,擅轡筴之制也。”
    (强调对工具的主导权决定对马匹的控制。)

  3. 《后汉书·虞诩传》
    “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
    (比喻放宽管理手段,避免过度约束。)


三、扩展用法


四、使用注意

该词属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文或学术讨论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伴娘辈作鳖化鄙细哺禄不迁主朝司成份痴顽老除去脆断大好老雕翎箭多采恶诧藩阃法相宗愤悒高肥羔皮功令鼓舞欢忻海涅害疼豪杰槐厅槐位画龙点睛寰海恢览混水摸鱼架羊进出口居物空涛联拳联缀留犊履岁马磨冒碰没做是处末嬉莫知所谓糯稻评驳前场乾涩棋坐趣造三品秀才神兵孀姑树蛙贴墨通亨頽垣败井屯札亡书婐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