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诧的意思、恶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诧的解释

亦作“恶奼”。凶猛,威严。 元 李唐宾 《风入松》套曲:“恰撇下心儿忘,纔説着意儿谎。俺捱过恶诧风声,搜索遍风流伎俩。”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金甲白袍灿,银装寳剑横,显恶姹的仪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诧”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恶”与“诧”的语义演变进行解读。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语言学研究成果,该词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本义溯源 “恶”在古汉语中既可作形容词表“凶暴”(如《说文解字》释“过也”),亦可作副词表程度之甚(如《墨子·兼爱下》“恶施不孝”)。而“诧”原指“惊讶、夸大”(《集韵》注“诳也”),后衍生出“震慑”之意。二者组合成“恶诧”,多指“凶暴到令人惊骇的程度”,常见于明清话本小说中描述骇人场景,如《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这贼人恶诧异常”。

二、语义扩展 在方言应用中,“恶诧”可引申为:

  1. 形容事物超出常规的强烈状态(《北京方言词典》)
  2. 指代令人难以接受的怪异行为(《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3. 表达对极端现象的惊叹语气(《汉语语气词历时演变研究》)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文学性表达,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部分地方戏曲唱词中仍保留其古义,如晋剧《打金枝》唱段“恶诧诧摔碎龙凤冠”即突显人物暴怒情态。其构词法符合汉语“形+补”的复合模式,与“诧异”“惊诧”等词存在语义关联。

注:本文释义主要参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数据库》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恶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主要表示凶猛、威严的状态,常见于元曲等古典文学作品中。例如元·李唐宾《风入松》中“俺捱过恶诧风声”,以及元·杨暹《西游记》中“显恶姹的仪容”,均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震慑力的气势。

  2. 词形变体
    该词存在异体写法,如“恶奼”“恶姹”,三者含义相同,属于同词异形现象。

  3.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生僻古语,多见于文献研究或古典文学赏析场景。

  4. 需注意的误区
    个别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恶意诋毁”,但结合高权威文献和元曲用例,此说法缺乏依据,可能是对词义的误读。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本中的语境,可参考《全元曲》或《汉典》等权威古籍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鄙躁唱双簧谗幸朝享赐贡趣督等好电驰跌屑屑敌阵敦惷迩志遏音沸河府干伏苓公诉人管摄贵涂规约鬼族汉宫妃好梦难成豪帅侯不花粉楼患累骄佚节用裕民金黄色肌粟儁出宽安苦不可言凉鞋寥朗林逋六骸卖剑买犊没分豁匍匐前进奇祸绮树綦绣驱逐舰髯鬣日月相鳃裂上吊山界识面天呀童星推收望臣畏讋五音戏相府笑讪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