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藩阃的意思、藩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藩阃的解释

(1).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并列藩閫,齐居台衡。”《旧唐书·崔昭纬传》:“内结中人,外连藩閫,属朝廷微弱,每託援以凌人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今之藩镇,即古之诸侯;在其地,则于衙门;及罢,守藩閫,虽爵位崇高,亦不许列于私第。”参见“ 藩垣 ”。

(2). 明 清 时布政司之别称。 明 于谦 《高金宪挽诗序》:“ 山西 僉宪 高君 ,以疾卒于官,同寅暨藩閫诸公与 晋阳 士大夫咸为诗以哀挽之。” 明 凤尹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价人藩閫寄旬宣, 五岭 南行远著鞭。”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藩阃》:“玉堂遗范,制受幢之荣,分藩閫之寄。”自注:“布政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藩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分析:

一、基本含义与发音


二、历史语境中的含义演变

  1. 唐代至宋代:指封疆大吏或藩镇势力
    用于形容镇守边疆、统领军政的地方高级官员,如节度使。例如《旧唐书》提到“外连藩阃”,即指官员勾结地方军事势力。

  2. 明清时期:布政司的别称
    明清两代,“藩阃”特指省级行政机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负责民政、财政等事务。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意义


四、参考资料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藩阃》的意思

《藩阃》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篱笆和屏风”。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藩”和“阃”。

部首和笔画

“藩”的部首是“艹”,它由13个笔画组成。而“阃”的部首是“门”,由8个笔画构成。

来源

“藩阃”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礼记·月令》中有记载:“藩阃用以屏周旋之官。”这里的“藩阃”指的是用来保护官员周旋的篱笆和屏风。

繁体

“藩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籬&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对于“藩阃”这个词,它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藩闀”。这种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庭院里种满了花草,藩阃别致,美不胜收。

2. 我们用藩阃装饰了宴会的场地,营造出了温馨的氛围。

组词

1. 藩篱:篱笆。

2. 篱落:围起来的部分地方。

3. 屏风:用来隔断和遮挡的屏风。

近义词

1. 花木成畦手自栽:花草种植整齐有序。

2. 篱笆屏风曲径通幽:篱笆和屏风构成的曲径非常幽静。

反义词

1. 平凡:普通、寻常。

2. 敞开:没有边界或障碍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