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布唇枯舌的意思、布唇枯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布唇枯舌的解释

犹言舌敝唇焦。布,通“ 膊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穷困无以图之,布唇枯舌,焦心热中。今君不辱而临之,愿君图之。” 吴则虞 集释引 于鬯 云:“布,盖读为‘膊’……《説文·肉部》云:‘膊,乾肉也。’是膊以乾肉为本义,引伸之,盖凡乾皆可曰‘膊’。‘膊唇’者,谓乾唇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布唇枯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形容说话过度导致嘴唇干裂、舌头发焦的状态,通常比喻费尽口舌或反复劝说。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延伸

  1. 语境适用:
    多用于描述反复劝说、辩论或解释后的疲惫状态,如:“他布唇枯舌地劝解,终使双方和解。”
  2. 文化背景:
    部分民间解释(如)结合扁鹊故事,将成语与医疗情境关联,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后人附会。

权威性说明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晏子春秋》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唇枯舌》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因为心里悲痛、震惊或惊奇而说话不利索、结巴或说不出话来。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布(左边的部首)、唇(中间的部首)、枯(右边的部首)。 其中,“布”部首的笔画数为 20,唇部首的笔画数为 5,枯部首的笔画数为 8。 《布唇枯舌》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班梁传》中的一句话:“班梁以贞观之事布唇枯舌,溢赋常资无匮。” 关于《布唇枯舌》的繁体字写法为「佈唇枯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根据字形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可能有不同的写法。关于《布唇枯舌》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没有特定的变异写法。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布唇枯舌地讲了一大堆话,却没有说到重点。 和《布唇枯舌》类似的成语有:口齿不清、结结巴巴、言辞不达等。 与《布唇枯舌》意思相反的成语是:滔滔不绝、滔滔不止、口若悬河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我将很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