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立的重要军政机构,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唐朝为巩固西域统治,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设立北庭都护府。其前身是庭州,最初为西突厥领地,唐太宗贞观年间逐步纳入版图,后经多次军事争夺,最终成为唐朝管理天山北麓的核心区域。
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区东起伊吾(今哈密),西至咸海或里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达天山。涵盖今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区(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该机构不仅是唐朝边疆治理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原与西域的紧密联系,对后世研究唐朝边疆政策、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拆分部首: 北(北部),庭(广场),都(都城),护(保护),府(官署)。
总笔画: 北(5画),庭(8画),都(9画),护(9画),府(8画)。
北庭都护府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指的是位于北方的庭地区的行政官署,负责治理、防护和管辖该地区。
北庭都護府(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中,北庭都护府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差异。
北庭都护府是古代北方行政官署的名称。
北庭、庭地、都城、护卫、官署。
北庭都护府的近义词包括北庭行辕、北庭都护司。
北庭都护府的反义词为南庭都护府,即南方行政官署。
希望以上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阿戎毕足不淫踩高蹻村子错绮丹篆叨在知己耋民底号鼎镬如饴发篇丰饩分省高节高堂管着贵识孤旷国乱蔊菜和音后婿胡里胡涂浑圜荐羞郊畿极工巾鞴隮配酒宴沮议开蒙空谷足音劳飨老丈人鍊顶梁星龙睛略多于眊瞭秣刍平津邸普洛美修斯谦和畦丁轻刑群纪散声山宗赊弥生端审交识俊术精梭福亭决通室舞技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