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滂硠的意思、滂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滂硠的解释

象声词。击水声。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 张衡 《思玄赋》‘伐河鼓之滂硠’, 左思 《吴都赋》‘汩乘流以砰宕’注:‘舟击水声。’滂硠、砰宕,因语轻重异字也。”按,今本《思玄赋》作“磅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滂硠”是一个汉语拟声词,主要用于形容击水或水流激荡的声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读音与词性

    • 拼音:pāng láng(第一声和第二声)
    • 词性:拟声词,无实际语义,仅模拟声音。
  2. 本义与用法

    •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张衡《思玄赋》中的“伐河鼓之滂硠”和左思《吴都赋》中的“汩乘流以砰宕”,均用于形容舟船击水或水流撞击的声响。
    •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描写,强调声音的宏大或急促,例如“浪涛滂硠作响”。
  3. 字形与结构

    • “滂”字从“水”旁,本义为水势浩大(《说文解字》:“滂,大水也”),引申为“盛大”之意;
    • “硠”为后起字,常作拟声词,单独使用时多形容金石撞击声。两者结合后,通过叠韵强化声音的浑厚感。
  4. 相关考据
    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声音》中指出,“滂硠”与“磅硠”“砰宕”等词因发音轻重差异而形成不同变体,但核心语义相通。

这是一个兼具象声与联绵词特征的词汇,多用于描绘水势或击水场景的声响,适用于诗词等文学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滂硠

滂硠是一个汉字词,其意思是猛烈。下面将对滂硠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滂硠由水部的“氵”和山字旁的“硠”组成。氵表示“水”,硠表示“石头”。滂的拼音是“pāng”,硠的拼音是“líng”。滂的部首是氵,硠的部首是石。

来源

滂硠起源于古代汉字,它描述了水声和撞击石头的声音。在古代文献中,滂硠常用来形容猛烈的风、雨声,以及大浪拍击岸边石头的声音。

繁体

滂硠的繁体字为「磅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滂硠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滂的古字形为「乓」,硠的古字形为「珊」。

例句

他的演讲如滂硠的海浪一般激动人心。

组词

常用的组词有滂硠激荡、滂硠大雨、滂硠大浪。

近义词

滂硠的近义词有激烈、剧烈、猛烈。

反义词

滂硠的反义词有温和、平静、缓和。

别人正在浏览...

翱翥白夹蓝衫拜盟百日咳把拏报名别邸逋叛巉崪插图承吏锤锻大椒祷盼跌失短策独峯驼对偶飞捻飞散瀵发封号凤藻孚笋阁殿晷影鼓涨慧然奸谋骄冶涓滴之劳距骨倨忽狂风怒吼戾很疠痟冒风险梅蕊面稽骈郁聘用劝励权轴任势挼祭上游圣果史籍试帖诗送鬼酸杖肃揖跳越外集纬纱危行五车腹笥霞肆胁取析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