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婆罗的意思、泥婆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婆罗的解释

尼泊尔 的旧译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 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 泥婆罗国 ,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 ,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 泥婆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 泥婆国 献波稜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泥婆罗”是中国古代对南亚国家尼泊尔的旧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泥婆罗”是尼泊尔(Nepal)的旧译名,主要用于唐代及之后的文献中。例如《旧唐书》记载:“泥婆罗国,在吐蕃西”,描述了其地理位置(今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三面接壤印度)。

2. 历史背景
泥婆罗在唐代与中原地区有往来,曾向中国进献特产(如植物“波罗拔藻”)。13世纪后,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相继统治该地区,1768年统一为现代尼泊尔的前身。

3. 文献记载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提到泥婆罗国献物,并描述其风俗:“剪发与眉齐,穿耳以竹筒牛角为饰,手抓饮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

4. 发音与结构

现代已通用“尼泊尔”译名,但“泥婆罗”仍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引用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泥婆罗》的意思

《泥婆罗》是指在印度教中的神话故事中,大梵天所创造的两个人类种姓,泥婆亚和泥婆。他们被认为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初人类,被描述为黏土制成,没有血肉和灵魂。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粗糙、质朴或没有灵性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泥婆罗》的拆分部首为氵(三点水)和女(女字旁),笔画为12画。

来源

《泥婆罗》一词来源于印度教的宇宙创世神话。根据神话,大梵天用两撮黏土创造了泥婆亚和泥婆,赋予了他们生命。这一神话成为了《拉玛耶纳》和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繁体

《泥婆罗》的繁体字为「泥婆羅」。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写作《泥婆罗》的汉字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字形的演变。然而,在古代文献中很少见到对该词的具体写法。

例句

1.那个人看起来像个泥婆罗,一点也没有灵动的气息。

2.他的外貌粗糙,举止笨拙,完全就是个泥婆罗。

组词

1.泥婆亚

2.泥婆

3.泥塑

4.泥菩萨

5.泥鳅

近义词

1.土掉渣:形容人的粗俗愚蠢。

2.草包:形容人愚蠢、无知。

3.木讷:形容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

反义词

1.聪明伶俐:形容人机智、灵活。

2.机智:形容人反应敏捷、能够随机应变。

3.智慧:形容人有才智、有见识。

别人正在浏览...

晻鬰半圆碧簪不经怀补遗常産怆然涕下从善淡竚刀砧刀州房栊放射放析犯乱公析呵禁黄宁紧缩絶羣拔类看高劳叨连昏接晨丽名灵盒林馆绺窃龙盘瞀迷面诋墓堂能可碾磙子耦俱跑电疲弊跷足抗首器抱穷问屈矫荣命三倍伤伐盛誉身名识破石叶双树束箧嗣法籉笠覃覃天命腆默铁面御史完帐稳步武宫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