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惭愧貌。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6*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二君勤勤援引 汉高 河山之誓,孤用恧然。”《旧唐书·白居易传》:“日者闻亲友间説,礼、吏部举选人,多以僕私试赋判为準的。其餘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僕恧然自愧,不之信也。”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 吴用 ……不觉夸口道:‘大哥铁骨钢筋,须在一刀一枪寻出路,不可酒色。’ 方六一 听了恧然。”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恧然汉语 快速查询。
“恧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ǜ rán,主要用于形容惭愧、羞愧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表示因自身行为或处境感到难为情、内心不安的状态,常见于古籍中。例如《盐铁论》提到学者面对桑弘羊的言论时“恧然不能自解”,体现因无法辩驳而产生的惭愧感。
古籍用例
相关词汇辨析
“恧然”侧重心理层面的羞愧感,多用于文言文或书面表达,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恧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因为羞愧或惭愧而感到害怕或难堪的心情。当人们做了不光彩或不光明正大的事情后,常常会出现这种情感。
《恧然》的部首分别是心和言,其中心部表示与情感相关的事物,言部表示与语言或言辞有关的事物。根据部首,可以大致猜测出它的含义与情感有关并可能与言辞有关。《恧然》一共由12画组成。
《恧然》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北山》中,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在繁体字中,恧被写作「態」,然仍然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在古代写作《恧然》的时候,它的外观可能与现在的写法有些不同。不过,它的意思是相同的。
1. 面对自己的无耻行径,他感到十分恧然,低下了头。
2. 他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很恧然,因为他不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们。
组词:恧色(指因羞愧或愧疚而脸色发青)、恧心(羞愧的心情)。
近义词:惭愧、害怕。
反义词:无愧、自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