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蚊幌的意思、蚊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蚊幌的解释

用以阻拦蚊虫的帷幕。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蚊幌(wén huǎng)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指用于遮挡蚊虫的帐幔或帘子,即现代所称的“蚊帐”。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字义解析

    • 蚊:指蚊子,泛指叮咬人的飞虫。
    • 幌:本义为布幔、帷帐,引申为遮挡用的帘状物。

      组合后,“蚊幌”即“防蚊的帷帐”,功能明确指向隔绝蚊虫侵扰的用具。

  2. 历史文献依据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清代《事物异名录·器用·蚊幌》记载:“蚊幌,即蚊厨也,今谓之蚊帐。” 说明其作为蚊帐的古称,在明清时期已有明确记载。

  3. 功能与文化背景

    古代夏季多用纱、罗等轻薄材料制成蚊幌,悬挂于床榻或门窗处,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其设计反映了古人应对湿热气候与虫害的智慧,常见于诗词与生活笔记中,如文人笔下“碧纱如烟隔蚊幌”的描写。

  4. 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蚊幌”一词已极少使用,多被“蚊帐”取代。但在研究古代生活习俗、服饰器具的学术文献中仍作为专业术语保留,例如在《中国民俗器物辞典》中列为蚊帐的古称之一。


权威参考来源(无有效链接时仅标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卷,页845。
  2. 《事物异名录》,[清]厉荃原辑,卷三十七·器用部。
  3. 《说文解字注》,“幌”字释义,[清]段玉裁注。
  4. 《中国民俗器物辞典》,徐艺乙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页213。

网络扩展解释

“蚊幌”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用以阻拦蚊虫的帷幕,即类似蚊帐的遮挡物。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诗作《景申秋》其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此处描述雨天卷起蚊帐,灯火旁飞蛾稀疏的场景)

二、词源与用法

三、注意辨析 部分资料误将其解释为“比喻虚浮言辞”,实为混淆了“幌”字的其他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但主流释义仍以“防蚊帷幕”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保险刀坌冗逋秽不今不古畴劳搊瘦丛悲催驱道乡雕雕冬候鸟独弦匏琴返衷風馬雲車浮衍鳱鹊犷锐害釱合乐图焦月精怪金壶墨进埝酒齐急政均台开私门穬麦蘖老背晦老阴鳞鳞柳营花阵漏掌风卢狗虑过貌不惊人谬爱闹竹竿拏战念奴娇女身裒览赇官齐云社骑竹人性申辩实况适物水田术家潭府塌秧痛诋同律退稿威怒迕拒五丈原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