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晋书·文苑传·伏滔》:“ 龙泉 之陂,良畴万顷, 舒六 之贡,利尽蛮 越 ,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隋书·经籍志四》:“……讫于 有隋 ,四海一统,采 荆 南之杞梓,收 会稽 之箭竹,辞人才士,总萃京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五·竹》:“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 明 徐渭 《筠石篇》:“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
箭竹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竹类植物,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1. 植物学特征
箭竹(学名:Fargesia spathacea)属禾本科箭竹属,通常为丛生或近散生,竿高可达3-6米,直径约10毫米,幼时无白粉,节间较长(约三尺),质地坚硬。其嫩枝叶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2. 分布与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南部、湖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针叶林边缘或林缘地带。
3. 用途
4. 文化及生态意义
箭竹林是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大熊猫提供栖息环境,其景观特性(如云雾林海中的箭竹丛)也常被文学、艺术描绘。
补充说明
不同文献对箭竹高度的描述差异可能源于品种或生长条件不同,例如低海拔地区植株较矮,高海拔或适宜环境下可达6米。
箭竹,是指一种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箭竹属,学名Indosasa sinica McClure。它是中国特有的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北京、湖南、四川等地。
根据《康熙字典》,箭竹的部首是⺮(竹),它的总笔画数是21。
箭竹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繁体字中,箭竹的写法为「箭節」,節即指竹节,表示竹子的关节部分。
在古代,箭竹的汉字写法常常是「劍竹」。劍即指箭,用以表示箭矢形状的竹子。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和经典中常见。
1. 这片山林里生长着茂密的箭竹。
2. 他用箭竹做成了一支狩猎用的弓箭。
箭竹园、箭竹林、箭竹笔、箭竹编、箭竹链、箭竹扇
箭竹的近义词有箧竹、箭竿。
箭竹的反义词是非箭竹,即指非竹类植物。
【别人正在浏览】